1 / 7
文档名称:

寒假社会实践心得体会.doc

格式:doc   大小:22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寒假社会实践心得体会.doc

上传人:读书之乐 2020/3/8 文件大小:2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寒假社会实践心得体会.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寒假社会实践总结报告——遗体捐献者意愿终止相关因素的研究我们公卫和护理学院的七名成员组成的“扬光”实践调研团在寒假中开展了一次又意义的调研活动,我作为其中一员,在其中和团队成员一起成长,收获了宝贵的经验和深厚的友情。作为一名医学生,我还记得上解剖课时大家面对残缺的骨架模型都抱怨不已。当时解剖老师的一番话让我感触颇深,至今言犹在耳:“这些骨头都是很缺乏的,因此大家一定要爱护它们,否则过几年你们的学弟学妹们连这样的骨头也会没有了。”遗体作为医学教学、科研上的“无言的教师”,人体标本是解剖学教学、提高医术、延续生命的保障前提。而在中国,更多的人选择将自己的遗体火化后安葬,真正将遗体捐献用于医学解剖的屈指可数;与之对应的是当前国内各医学院校的教学人体标原来源匮乏,遗体的短缺已成为影响医学院校人体解剖学等基础医学课程教学的瓶颈。近年来,虽然各地的遗体捐献条例陆续出台,但全国还没有关于遗体捐献的统一法规,遗体捐献依然没有走出伦理、法律等因素的制约,遗体来源极其有限,特别是自从大学扩招后,医科大学当前拥有的遗体数量更是远远无法满足教学需要。每年医学院科研和教学都需要大量人体材料,仅依靠遗体捐献。在教学中,实在没有尸体解剖的情况下,只能使用人体模具。模具和真正的人体有很大的不同,教学效果也会相差很多,而许多医学上的科研必须使用到人体材料,因为材料缺乏,不得不暂停等待新的遗体才能继续进行。长此以往必定会影响到医学水平的进步和发展。与巨大的医学需求相比,遗体捐献缺口依然较大。以角膜移植为例,中国现有约400万角膜疾病致盲者,由于可供移植的角膜严重缺乏,每年只有数百人能重见光明。另外能够成功实现遗体的捐献的现状也不容人乐观:截止底,全省17个市遗体志愿捐献者登记报名超过3000人次,可是真正实现捐献的只有200余人。每年的捐献志愿者中有很多人未能执行意愿,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得人们遗体捐献意愿终止呢?面对这些问题,我们拟开展“遗体捐献者意愿终止相关因素的研究”,经过调研得出相关的结论,为今后遗体捐献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可行性的建议。进行“遗体捐献者意愿终止相关因素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对于科研的意义:当前中国对于遗体捐献的研究还不完善,且大多集中在对遗体捐献法律制度完善方面的研究,仅有为数不多的几篇关于人们对于遗体捐献观念的研究,因此此次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这一方面的空白,对于今后遗体捐献的更好进行提供了参考依据,从而推动遗体捐献事业的发展;对于社会的意义:根据研究结果,明确有遗体意愿的捐献者终止捐献的原因,有助于辅助相关部门制定对策,促使更多的有捐献愿望者能够顺利完成捐献程序。这样对于提高捐献遗体数量有较大的意义。此次调研活动的主题是“鼓励遗体捐献行为,规范遗体捐献工作,发展医学科学事业,造福人类社会,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遗体捐献实际面临不少难题。首先是法规不健全,现阶段没有遗体捐献方面的全国性立法,只有一些地方性条例。遗体捐献在山东的发展历史还是比较短暂的。3月1日,我省颁布实施了《山东省遗体捐献条例》,成为在全国继上海、深圳之后第3个出台遗体捐献法规条例的省市。我们此次的选择的接受单位是山东省红十字会,山东省红十字会虽然不是社会实践基地,可是曾多次于我校合作举办社会实践活动,自以来多次与山东大学护理学院合作进行急救知识培训;与护理学院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