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北岛《给孩子的诗》(2014-07-15104547)转载▼.doc

格式:doc   大小:27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北岛《给孩子的诗》(2014-07-15104547)转载▼.doc

上传人:wc69885 2020/3/8 文件大小:2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北岛《给孩子的诗》(2014-07-15104547)转载▼.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北岛《给孩子的诗》(2014-07-1510:45:47)转载▼年轻的朋友们:我和你们走在一起,未曾相识,如果遇上诗歌,恰似缘分。在人生的路上,你们正值青春年少,诗歌相当于路标,辨认方向,感悟人生,命名万物,这就是命运中的幸运。回头望去,我跟你们一样年轻过,当年遇上诗歌,就像遇上心中的情人,而爱情,几乎就是诗歌原初的动力。每个出生长大的孩子,处在不同的阶段,特别是青少年时期—更敏感更多变,突如其来,跨越不同的边界,开拓想象力与创造性。我相信,当青春遇上诗歌,往往会在某个转瞬之间,撞击火花,点石成金,热血沸腾,内心照亮,在迷惘或昏睡中突然醒来。雪花和花瓣,早春和微风,细沙和风暴,每个孩子的感受都是独特的,就像指纹那样不可重复—这一切都是诗意,但还不是诗歌,换句话说,诗歌即形式,是由文字和音乐性等多种因素构成的。十岁那年,我写了第一首“诗”—从报纸杂志上东抄西凑,尽管是陈词滥调,但对我来说,由文字的排列和节奏,头一次体会到触电般的奇妙感觉。在暑假,父亲令我背诵古诗词,多不解其意,幸好有音韵节奏引路。比如,杜甫的《客至》开篇:“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豁然开朗,心情愉悦。从小背诵古诗词,岁月沓来,尚有佳句脱口而出——诗歌浸透在血液中。对儿童青少年来说,音乐性是打开诗歌之门的钥匙。三年前,我的儿子兜兜刚上小学一年级,被选入普通话朗诵组,准备参加香港学校朗诵节比赛。那天下午,他带回一首诗《假如我是粉笔》。这首诗让我大吃一惊—这类普通话训练教材不仅滥竽充数,反过来伤害孩子们的想象空间。我试着朗诵了《假如我是粉笔》,把鼻子气歪了。好在兜兜不委屈自己,一早就跟老师说:老师,我不想当粉笔。从此日起下决心,我花了两三年的功夫,最终编选了《给孩子的诗》,作为送给兜兜和孩子们的礼物。让孩子天生的直觉和悟性,开启诗歌之门,越年轻越好。这本书挑选了外国诗70首加上汉语新诗31首,总共101首。关于编选的标准,简单而言:一是音乐性,二是可感性,三是经典性。对于命运中的幸运而言,诗歌正如点燃火炬—某种意义上,诗歌之光照亮突然醒来的人。北岛诗中写道:“……假如我是粉笔/我会很乐意牺牲自己/让老师在黑板上写字/让同学在黑板上画画/我不需要你们保护/但求你们不要让我粉身碎骨。”荷尔德林致大自然(节选)当我还在你的面纱旁游戏,还像花儿依傍在你身旁,还倾听你每一声心跳,它将我温柔颤抖的心环绕,当我还像你一样满怀信仰和渴望,站在你的图像前,为我的泪寻找一个场所,为我的爱寻找一个世界;当我的心还向着太阳,以为阳光听得见它的跃动,它把星星称作兄弟,把春天当作神的旋律;当小树林里气息浮动,你的灵魂,你欢乐的灵魂,在寂静的心之波里摇荡,那时金色的日子将我怀抱。(钱春绮译),这世界太小了,你们弯腰也进不来,即便是手足并用,你们成年人惯用的小伎俩。就算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