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当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每天只剩一节时----对集体教学活动价值的再思考  上海市教委教学研究室 黄琼在1月全市幼儿园保教工作会议上颁布的《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进一步规范幼儿园保教工作的实施意见》文件中强调,“幼儿园要全面实施生活、运动、游戏、学习四类活动。要进一步转变观念,创新模式,倡导幼儿自主、探索、合作的学习方式,经过个别学习、小组学习、集体学习等形式开展活动。集体教学活动应根据不同年龄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开展,并应严格控制每天的教学时间。要重视幼儿园学习活动的意义,增强学习活动对每一个幼儿的发展价值”。“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应根据不同年龄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来进行,每天的时间控制在:“小班15~20分钟;中班20~25分钟;大班25~30分钟”。那么,如何直面每天只剩一节的“集体教学”(或从幼儿角度讲的“集体学习”)呢?怎样使这唯一的一节“集体教学”活动能更加富有价值与意义?本文,谈谈我个人的思考,与大家一起分享。一、 如何在“周计划”的课程背景下来思考每天“一节课”的定位?集体教学活动,属于新课程中的“学习活动”,它是幼儿园整个课程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思考“一节课”的定位时,也就是上什么内容合适时,不能就事论事地、孤立地思考,而是要放在整体课程的背景下来考虑——考虑一周、甚至一个月课程的平衡问题,考虑哪些内容真正值得上集体教学。例如,这是一个班级一周五节集体教学的内容(撷取“周计划”中的一部分):时 间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集体教学内容音乐活动语言活动体育活动音乐活动社会实践活动仔细分析这一周集体教学五节课的内容,似乎就比较随意,缺乏对每节课定位的深思熟虑,更缺乏对一周课程平衡的整体考虑。比如,这一周中没有数学、科学、认知类的集体教学活动,幼儿在这方面的主题经验和关键概念如何得到梳理、提升呢?又如,这一周中,集体的音乐活动有两节,那么低结构的音乐活动还有吗?是否把所有的音乐学习都上成集体教学了?再如,每天保证幼儿有“两小时户外活动,其中一小时体育活动”了,周三那天再上一节体育课,这一天幼儿的“运动量”可能就过度了,而势必会“挤”掉该上的其它集体教学了。因此,在定位每节课的内容时,一定要放在“周计划”的课程背景下来思考,一定要有课程意识,要有课程平衡的自觉性。偶然一周安排不够平衡,似乎影响不大,可是如果教师缺乏课程平衡意识,长期如此,孩子的发展就会造成缺失,带来遗憾。因此,课程追求平衡,归根结底,是为了对幼儿全面、均衡、和谐发展负责,这是教师的义务和使命。二、怎样思考“一节课”与“主题课程”的关系?本市新课程改革中生成的集体教学活动,与分科背景下的集体教学活动有着重要的不同,那就是现在的集体教学,是在综合主题课程下的集体教学,因而,我们要思考每一节课与主题课程的关系,使集体教学活动充分体现推动主题学习的价值,使幼儿的学习真正充满自主、探索、发现的精神。以大班《我是中国人》这一主题为例:有时,在主题开始时,一节集体教学活动,起到了刺激、鼓励幼儿进入主题探索的作用。例如,在《我是中国人》主题刚刚启动时,有的教师以一节音乐课“我爱北京天安门”为引子,激发起幼儿对天安门、首都、北京、中国,以至长城、五星红旗、国歌等的浓厚兴趣,于是,拉开了《我是中国人》主题的序幕,一场兴趣盎然的主题探索活动开始了。有时,在主题进行中,一节集体教学活动,承载着归纳、梳理、提升幼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