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5
文档名称:

普通心理学课件2.doc

格式:doc   大小:69KB   页数:1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普通心理学课件2.doc

上传人:386259182 2020/3/9 文件大小:6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普通心理学课件2.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二章心理的起源和本性关于心理的实质,辨证唯物主义认为,心理是脑的机能,人的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能动的反映。同其他任何现象一样,心理现象也有其发生、发展的历史。要科学地理解心理现象的本性,应先了解心理的发生和发展。本章的讨论,从心理的起源到动物心理的发展,再到人的心理的起源,最后落脚到意识这一人所特有的心理现象上。第一节心理的起源一、反映是任何物质形态固有的特性心理现象没有自己独立的发展历史。它是物质长期进化的结果。列宁指出:“假定一切物质都具有本质上跟感觉相近的特性,反映的特性,这是合乎逻辑的。”(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人民出版社1971年版,第81页。)反映,即对影响作出回答的能力,是任何物质形态所具有的特性。例如,风力推动物体,物体发生位移;海浪冲击礁石,发出轰隆的声响;氢氧化合生成水;金属氧化生成锈等等,都是无生命物质的机械的、物理的和化学的反映形式。物质的进化不会停止,当有生命物质出现时,其反映形式也发生了质的变化,产生了生物的反映形式。在生命物质进化的一定阶段上才产生心理这种新质的反映形式。随着物质形态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物质的反映形式也相应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高级的反映形式以低级的反映形式为发生的前提,包含着低级的反映形式,但它又具有自己的本质特点而不同于低级的反映形式。现在大多数科学家相信,我们的地球大约在46亿年以前形成。开始形成的地球,温度极高。那时地球上既没有山,也没有水,只有光辐射和质子、中子、电子、中微子等基本粒子的相互作用。经过漫长的岁月,后来随着原子的产生,地球上开始了化学反映的进化。现代自然科学的研究表明,早期地球上化学反映的进化大体经历了四个时期:(1)由某些元素化合成简单的化合物,主要是无机物,如氢和氧化合成水,碳和氢化合成甲烷;(2)由无机物化合而产生出早期的简单有机物,如葡萄糖、甘油、氨基酸、核甘酸、嘌吟、嘧啶等;(3)大分子有机物的出现,主要是蛋白质和核酸等;(4)生命物质的产生——由于膜结构的形成把原始蛋白和核酸等组成的多分子体系从环境中隔离开来,生成具有一定形态的原始细胞结构。这种原始细胞结构既是独立的同时又能够与外界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它对外界影响的反映不仅取决于这些影响的强度和性质,而且也取决于它自身的内部状态。任何生命有机体都是有选择地对外界的刺激作出回答反应的,从而,表现出生命物质具有自我保存、自我调节的新特性。二、感应性是一切生物的基本特性据估计,地球上最早的生命出现在35亿年前,也有人认为可能出现在38亿年前。在生物进化的各个阶段上,所有生物都具有感应性这种基本特性。所谓感应性,是指生物以自己的活动或状态的变化对外界的影响作出反应,以维持新陈代谢正常进行的能力。例如单细胞原生物变形虫遇到细菌、藻类等营养物质,就伸出伪足将其裹入体内,经过一定的生化过程,同化为自己的组成部分;如果遇到有刺激,就缩回伪足向相反的方向运动。变形虫对不同刺激表现出不同的反应活动,这样它才能同周围环境保持平衡,以维持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生物对刺激的感应性虽然包含有无生命物质的反映特性,但它与生命物质的反映形式却有本质的区别:(1)感应性是生物对外界刺激所表现出来的独立的积极的反映能力。例如,变形虫不仅对食物和有害物质具有不同的反应,而且对不同的食物也有不同的反应方式,甚至同一食物,其内部机能状态不同(饱食和饥饿)时,反应也不一样。这种积极的主动的反应是所有无生命物质反映形式所没有的。(2)感应性是在生物新陈代谢继续户上实现的。生物与外界环境的联系是生物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生物一方面把外界物质同化为自身的组成部分,同时又把自身的组成部分异化为外界物质。这种物质交换的过程叫新陈代谢。生物就是借助于新陈代谢才获得感应性的。一旦新陈代谢停止,生物的感应性也随之消失。无生命物质的反映是一种直接的相互作用。通过反应,参加反映的物体就转变为他物,不再是该物体了。例如,岩石经过风化变成了沙粒,金属氧化变成了锈。因此,感应性是一种崭新的生物反映形式,与无生命物质的反映形式有本质的区别。植物的感应性明显地表现在对单向环境刺激所引起的定向运动上,这种反应方式称为向性。向日葵向着太阳旋转其花冠;绿色植物的枝叶趋向于阳光充裕的方向(向光性);根部趋向于地心引力的方向(向地性),都是向性运动。向性有正负之分,凡反应方向朝着刺激来源的为正向性,离开刺激来源的为负向性。例如,植物的根有正向地性,向下生长;茎有负向地性,朝上生长。向性是植物自我保存、自我调节的生物反映形式。三、感受性——心理的反映形式在动物种系的演化进程中,由单细胞动物发展到多细胞动物。多细胞动物的机体结构逐步分化形成特殊的感受器、神经系统和效应器。这时,动物不仅对具有直接生物意义的外界影响产生反应,而且还能对原先是中性的、且具有信号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