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大王,味精.doc

格式:doc   大小:17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大王,味精.doc

上传人:wxc6688 2020/3/9 文件大小:1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大王,味精.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大王,味精“味精大王”话味精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近几年来,随着苏丹红事件、三聚氰胺事件、塑化剂事件等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曝光、查处,食品安全问题日益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味精作为最普及的一种调味品和食品添加剂,其应用范围已渗透食品加工业、餐饮、家庭烹饪的方方面面。那么,味精的成分是什么,是如何生产出来的,社会上关于味精不利健康的传言是否科学,味精生产如何保证产品质量,带着这些问题,我们走访了全球最大的味精生产商、香港上市公司阜丰集团,通过阜丰集团总经理王龙祥先生的介绍,对味精的本质、食用安全性、产品质量保证等进行了系统的了解。味精的使用历史已经超过100年味精带一个“精”字,从字面上容易让人误以为和糖精一样,是一种化学合成品。而实际上并非如此,味精是以玉米等谷物为原料、经自然发酵、提取精制而成的一种氨基酸钠盐。而且,人们食用味精的历史已经超过100年。说起味精的历史,阜丰集团王总娓娓道来:1908年的一天中午,日本帝国大学的化学教授池田菊苗下班回家后用餐,当他喝着妻子做的一碗菜汤时,忽然觉得异常鲜美。他仔细检查了一下汤里的菜,发现仅有一些海带和黄瓜,问起做法来,妻子告诉他除了海带和黄瓜外并没有添加别的东西。“这海带和黄瓜都是极普通的食物,怎么会产生这样的鲜味呢,”池田自言自语起来,他认定这汤里一定有什么奥秘,“嗯,也许海带里有奥妙。”职业的敏感使池田一离开饭桌,就又钻进了实验室里。他取来一些海带,细细研究起来。这一研究,就是半年。半年后,池田菊苗教授发表了他的研究成果:在海带中可提取出一种叫做谷氨酸钠的化学物质,如把极少量的谷氨酸钠加到汤里去,就能使味道鲜美至极。这个叫“谷氨酸钠“的物质就是味精。这样,味精就被池田发明了,很快风行全世界。谷氨酸钠是谷氨酸的钠盐。谷氨酸是一种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20种氨基酸之一,只要食物中含有蛋白质,就含有谷氨酸。但是结合在蛋白质中的谷氨酸是没有味道的,只有当谷氨酸游离出来时才能刺激舌蕾上的鲜味受体。因此我们吃生鸡肉并不会觉得鲜,只有把鸡肉炖熟了、谷氨酸游离出来了,鲜味才跟着出来。谷氨酸由酸变成盐时更容易电离,也就更有鲜味,因此往鸡汤中撒一点盐,味道尤其鲜美,因为这时候鸡汤中有大量的谷氨酸根离子能和鲜味受体结合。同样,酱油、西红柿、葡萄汁等食物之所以让人觉得鲜美,就是因为含有游离的谷氨酸。更简单的增鲜办法是撒上谷氨酸钠,也就是味精。现代味精生产是以玉米等谷物为原料,经生物发酵、提取精制而成的,味精国标中关于谷氨酸钠含量是99%以上,是一种单一、纯净的调味品。味精是经国际权威机构反复验证、健康安全的食品成分味精食用量有无限制,吃多了对人有害吗,王总给我们讲起了全球范围内关于味精安全的故事:鲜味的发现和味精的发明改变了人们的烹饪习惯,特别看重食物的鲜美的中国人尤其喜欢用味精。但是有人却对这种“人造鲜味”心有疑虑。1968年4月,有人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报告说在吃了放味精的中餐后一段时间内会感到颈部麻木,由此引起了人们对味精是否会有害健康的关注,甚至还发明了一种说法叫“中餐综合征”。于是,关于味精是否安全的问题一时间引起发达国家及国际组织的关注,对味精安全性的研究也在各国及国际权威机构开展。结果怎样呢,王总一一叙述了主要发达国家和国际权威机构对味精安全性的验证结论:1958年,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将谷氨酸钠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