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7
文档名称:

宏观经济学导论.doc

格式:doc   大小:42KB   页数:1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宏观经济学导论.doc

上传人:iris028 2020/3/9 文件大小:4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宏观经济学导论.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一章宏观经济学导论①宏观经济学:是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作为研究对象,是通过研究社会总体经济运行中有关总量的决定和变动,来说明资源如何才能得到充分利用的经济学。②宏观经济学特点(1)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即整个国民经济活动(2)宏观经济学解决的基本问题是资源如何充分利用的问题;(3)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收入(或就业)理论;(4)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总量分析的方法③宏观经济的研究内容长期经济增长通货膨胀经济周期国际经济失业宏观经济政策④政府的经济作用(1)政府要稳定经济;(2)政府提供公共产品;(3)政府从事生产;(4)创造公平竞争的条件;(5)政府进行收入再分配总结:政府作用都发挥在靠市场运作无法解决或很难解决的领域。第二章国民收入的核算①国民收入账户——GDP(1)国民收入账户的重要性:是国民经济运行的最重要指标,宏观调控的基础。(2)国民收入账户的产生背景:国民经济账户——GDP的度量是20世纪最重要发明之一,本身是历史需要的产物。20世纪30年代西方经济大危机,使得了解经济运行整体情况信息的需求比任何历史时期都更为迫切,国民经济账户和GDP度量体系应运而生;随后,二战期间政府控制经济的需要上升,推动了有关统计体系进一步发展;在政府、专家、企业界和公众的合作和不断努力下,国民收入账户统计不断改进和丰富。(3)中国国民经济核算演变:(1)20世纪50年代建立中央计划体系,采用物质产品平衡表系统(MPS)。SystemofMaterialProductbalances建立在“生产性劳动”基础上,核心指标是国民收入。(2)改革后,服务业迅速发展。从1985年开始建立了国家和省两级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制度(3)统计部门对GDP历史数据进行了两次重大补充和调整,使之与新的GDP数据适当地衔接起来。ounts(SNA)两个缺陷:一是仅反映五大物质生产部门,即工业、农业、建筑、运输邮电和商业的经济活动,不包括服务性行业,低估了经济活动规模。二是不区分中间,最终产品,存在大量重复统计,高估了经济活动规模2国内生产总值(1)GDP(国内生产总值):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2)GNP(国民生产总值):本国国民在本国和外国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GDP=C+I+G+(X-M)(支出法:总产出=总支出)GNP=GDP+本国国民在外国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外国国民在本国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3)GNP与GDP的比较GNP按照国民原则。以本国公民为统计标准。包括居住在本国的本国公民、暂居外国的本国公民。GDP按照国土原则。以地理上的国境为统计标准,其人口包括居住在本国的本国公民,居住在本国的外国公民。封闭条件下,GNP=GDP。如果GNP>GDP,说明本国公民在国外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外国公民在本国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GNP是个收入概念,GDP是个生产概念(4)国内生产总值(GDP)的特点--是国民收入核算中最重要的核算,是基本总量包括有形和无形产品——劳务按照市场价格计算,不包括自产自用。GNP的计算受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仅计算本年产品价格总和,不包括以前产出。是流量而非存量。是最终产品,而不包括中间产品。以免重复计算(5)最终产品: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在同期内不再加工、可供最终消费和使用的产品。(不重复出售、转卖或进一步加工)最终产品通常包括:消费品、军工产品;固定资产积累与储备(库存增加);净出口(进出口差)。作投资用的产品,看似用于生产别种产品的中间产品,但由于不再出售,故属于最终产品。企业年终库存货物,可以看作是企业自己最终卖给自己的最终产品。(6)中间产品:经过加工后,还要在以后生产中作为投入的产品。例如,一般来说,钢铁和棉纱就是中间产品。原料、能源等。(7)GDP的缺陷1很多经济活动无法计入GDP。例如,一些没有经过市场交换程序的经济活动,如家务劳动,DIY活动等,在GDP统计范围以内。2GDP反映福利水平变动存在较大局限性。GDP反映产量变动,但产量变动不等于福利变动:精神满足程度,闲暇福利分配状态,环境质量等。修正:GDP的有效积累(扣除消失的GDP和无效的GDP)。3GDP无法准确地进行国际比较。3产出、支出、收入的关系广义看,宏观经济中的产出、收入与支出完全等值,一国或一地区,一定时期内的产出总量就是其收入总量从而也就是其支出总量,即:总产出≡总收入≡总支出1)产出=收入。产出增值=投入要素的收入。2)产出=支出。最终销售=最终支出。从一个国家来说,总支出与总收入应当是相等的;但由于统计误差,即用支出法与收入法统计的结果可能不同;在这样的情况下,以支出法为准进行调整,所以,用收入法核算GDP要额外有一个统计误差项。4总产出核算的重要意义(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