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5
文档名称:

大连大学学科建设发展规划.doc

格式:doc   大小:186KB   页数:2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大连大学学科建设发展规划.doc

上传人:1301487**** 2020/3/11 文件大小:18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大连大学学科建设发展规划.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大连大学学科建设发展规划纲要(讨论稿)(学科建设办公室,2003年3月)一、我校学科建设工作指导思想全面规划,突出重点,促进交叉,提高内涵。二、未来我校学科建设的主要任务学科水平是高等学校质量和水平的主要标志,建设一流大学的关键就是要建设一流的学科。我校学科建设目前面临的主要任务有四个: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凝炼学科方向、汇聚学科队伍、构筑学科基地。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重点建设特色专业,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利用我校多学科的综合优势,积极进行老专业改造和新专业建设。全面拉动本科层次人才培养工作的快速发展。在研究生培养层次,注重将科学研究与国民经济发展相结合,积极参加国民经济相关领域的技术竞争,探索研究生培养新模式,稳步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凝炼学科方向,以特色带动综合,以综合强化特色我校在选择重点发展的学科方向时,首先应充分预见到学科发展的趋势,瞄准生命科学、信息科学等科学发展的前沿,对我校学科发展从高端进行设计。其次,要切实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体现可能性。最后,应充分利用我校多学科的综合优势,大力推进学科的交叉与融合,培养新的学科增长点,不断创造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增强我校为社会服务的能力。汇聚学科队伍,创建人才健康成长的学术氛围我校学科队伍建设主要从三个层次进行谋划:一是学科带头人建设工程,二是学术带头人建设工程,三是学术骨干和优秀教学骨干建设工程。将采取引进培养并重的原则,其目的在于探索建设“学科带头人+创新团队”的学科建设新模式。构筑学科基地,为学科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学科基地是学科发展的重要支撑条件,我校目前必须要着眼于改善技术设备,建设一流的实验室、工程中心,包括一流的仪器、设备、制剂、信息、工作空间以及工作氛围,努力为科研人员提供一流的研究平台,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在学科基地建设过程中注重通过共建、共管等方式实现大型仪器、设备等资源的共享,避免重复建设,促进学科的交叉与融合,加强基地的维护和运营管理,努力实现良好的循环。三、学科建设工作的目标、规划(包括学科群规划)(一)至2005年底主要目标1、特色优势本科专业2~3个;2、硕士点数量6~8个;3、重点建设学科(三个层次);(1)拟申报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2个)(2)已有硕士点的学科(4~6个)(3)拟申报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3~5个)4、省级重点学科数量1~2个;5、省级重点实验室1~2个。(二)至2010年底主要目标1、特色优势本科专业6~8个;2、硕士点数量15~20个;3、重点建设学科;(1)拟申报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4个)(2)重点学科:已有硕士点的学科(12~16个)(3)拟申报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5~8个)4、省级重点学科数量5~6个;5、省级重点实验室3~4个;6、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2个。四、未来8年我校学科建设的措施与办法(一)人才队伍建设1、学科带头人建设工程(1)院士引进与培养规划①院士引进相关政策②院士评审的基本条件③我校院士人才培养目标的选拔标准④建立院士培养基金(2)在本学科领域具有一定学术影响的学科带头人培养规划培养目标:通过对具有博士导师能力和水平的教师进行扶持和培养,明确学科带头人,使其逐步具备整合和提升二级学科综合水平的能力,为我校2010年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的申请在教学与科研队伍、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以及基础设施等方面奠定坚实的基础。工作任务:为学校重点扶持的博士导师层次的人才提供人员、资金、实验室等方面的支持,为其科研与学术能力的提高搭建高水平的事业平台。措施:①整合学术梯队,使具有博士硕士学位人员和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的比例,稳定在一个合理的结构;②提升梯队的科研能力和水平,能够保证在国家级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的论文数、获得各级科研课题数以及各类获奖数连续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2、学术带头人建设工程培养目标:在二级学科建设思想的指导下,培养具有长期稳定的研究方向,并具有较强科研能力的高水平人才。工作任务:根据研究方向与重点建设二级学科的关系,有针对性地进行资金、人员、设备的支持。措施:①优化学科方向;②重新组合人员结构。3、学术骨干和优秀教学骨干培养规划结合目前我校的学分制、大学生创新工程等工作的要求,培养具有一定科研能力,教育思想先进,教学水平高,具有指导本科生毕业设计及毕业论文能力的教师。(二)教育教学改革工程(三)学科基地建设工程1、省重点实验室建设目标①研究方向:主要研究方向符合我省经济与科技发展战略目标,或前沿、交叉领域的应用基础研究;②人才队伍:学术带头人不少于3人,实验室主任不超过60岁,科研人员总数不少于20人,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授权,在读博、硕士研究生不少于10人;③硬件条件:科研用房面积1000平方米以上,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000万元以上,统一管理,开放式使用;④科研能力:近5年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不少于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