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性能管理指南系统工作负载系统工作负载的完整准确的定义对于预测或理解它的性能是很关键的。在衡量系统性能时,工作负载的不同可能会比CPU时钟速度或随机访问存储器(RAM)大小不同带来更多的变化。工作负载的定义不仅必须包含向系统发送的请求的类型和速率,还要包含将要执行的确切软件包和内部应用程序。包括系统将在后台处理的工作也很重要。例如,如果一个系统包含通过NFS加载且由其它系统频繁访问的文件系统,那么处理那些访问很可能是总体工作负载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即使该系统不是正式的服务器也是如此。已进行标准化从而允许在不同系统之间进行比较的工作负载称为基准程序。但是,很少有实际的工作负载能完全符合基准程序的精确算法和环境。即使是那些最初从实际的应用程序发展而来的行业标准基准程序也已经过简化和均匀化,从而使它们可移植到大量的硬件平台上。使用行业标准基准程序唯一有效的方法是减小将接受严肃评估的候选系统的范围。因此,在尝试理解系统的工作负载和性能时不应该只依赖基准测试结果。可以将工作负载分为以下类别:多用户由多个用户通过各自的终端提交的工作组成的工作负载。通常,这种工作负载的性能目标有两种可能,即在保留指定的最坏情况响应时间条件下最大化系统吞吐量,或者对于固定不变的工作负载获得尽可能快的响应时间。服务器由来源于其它系统的请求组成的工作负载。例如,文件服务器的工作负载主要是磁盘读写请求。它是多用户工作负载(加上NFS或其它I/O活动)的磁盘I/O部分,所以适用同样的目标,即在给定的相应时间限制下最大化吞吐量。其它的服务器工作负载由诸如数学计算密集的程序、数据库事务、打印机作业之类的项组成。工作站由单独的用户通过键盘提交工作和在该系统的显示器上接收结果组成的工作负载。通常这种工作负载的最高优先级性能目标是使用户请求的响应时间最短。性能目标在定义了系统必须处理的工作负载后,可以选择性能标准并根据这些标准设定性能目标。计算机系统的总体性能标准是响应时间和吞吐量。响应时间是提交请求和返回该请求的响应之间使用的时间。示例包括:数据库查询花费的时间将字符回显到终端上花费的时间访问Web页面花费的时间吞吐量是对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工作量的量度。示例包括:每分钟的数据库事务每秒传送的文件千字节数每秒读或写的文件千字节数每分钟的Web服务器命中数这些度量之间的关系很复杂。有时可能以响应时间为代价而得到较高的吞吐量,而有时候又要以吞吐量为代价得到较好的响应时间。在其它情况下,一个单独的更改可能对两者都有提高。可接受的性能基于合理的吞吐量与合理的响应时间相结合。在规划或调谐任何系统中,当处理特定的工作负载时一定要保证对响应时间和吞吐量都有明确的目标。否则,有可能存在一种风险,那就是您花费了分析时间和物力改善的仅仅是系统性能中一个次要的方面。性能调谐过程介绍性能调谐主要是资源管理问题和正确的系统参数设置。调谐工作负载和系统以有效利用资源由下列步骤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