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3
文档名称:

苏格拉底.doc

格式:doc   大小:32KB   页数:1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苏格拉底.doc

上传人:文库旗舰店 2020/3/11 文件大小:3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苏格拉底.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苏格拉底“德性”论的难题与托马斯的化解武汉理工大学文法学院鄢松波苏格拉底的时代是一个人类理性精神开始绽放的时代。先哲们不仅探索自然世界的普遍原则,而且也开始关注人自身,思考人存在的意义,以及人的道德行为是否有一个确定的客观标准。不满足于智者们的“相对主义价值观”的苏格拉底,通过“对话式”辩证法,试图找到能够对人的行动给予正确指导的“客观原则”,由此而提出的“德性”论对西方伦理思想影响深远。不过,由于苏格拉底的述而不作,他的思想主要是通过柏拉图和色诺芬尼的著作得以被后人所知,从中严格分离出苏格拉底的“德性”论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虽然柏拉图自谦说,过去和将来都不会有柏拉图写的著作,现在以他署名的作品都属于苏格拉底、被美化与恢复了本来面目的苏格拉底。①然而,如宋希仁先生所言,学术界已经否认了“伯奈特-泰勒说”中所持的初期对话篇就是忠实地记录了历史上的苏格拉底的观点,即便是柏拉图的初期对话篇属于“苏格拉底对话篇”,也只是经过柏拉图消化过的苏格拉底②。然而,就柏拉图是在苏格拉底在苏格拉底的引导下开始了对哲学的热爱而言,苏格拉底,当之无愧地成为“德性论”的创始人。因此,本文将不拘泥于文本的限制,而是回到德性伦理学的始点,立足于问题的源起,试图从“理智”、“灵魂”、“人的本质”这三个与苏格拉底的“德性论”密切相关的问题着手探析其“德性论”存在的难题以及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阿奎那对这些难题的化解。一、苏格拉底“德性论”及其难题苏格拉底的“德性”论,在某种程度上常被概括为“德性就是知识”这一理性主义原则。在他看来,“无人有意作恶”。人无意或有意作恶的原因,乃是由于人对“客观道德原则”的无知。人一旦获取了关于该道德原则的知识,就为自己的行动找到了指南针,就会按照正当的原则行事,在此意义上,拥有了这样的知识的人就是一个有“德性”的人。然而,由于苏格拉底自言“一无所知”,对传统的诸德性的诘难往往又没有结果,遂彰显出其“德性”论的三个难题:1)客观道德原则是否必然存在?2)如果存在,人如何能够认识到这一原则?3)人的活动是否必须恪守这一原则?如所周知,因关注社会现实中的“人事”问题,而将哲学“从天上拉回到人间”的苏格拉底,在指责自然哲学家“不务正业”③的时候,却面临着来自智者相对主义价值观的挑战。智者对于“人事”问题的关注,对于“德性”的关注,显然,在某种意义上是可以引起苏格拉底的共鸣。然而,由于自诩为“德性的老师”的智者将“德性”视为凭借“论辩术”而得以实现的人的“有能性”或“优秀性”,④却使得“德性”成为一个主观性的东西。如果“德性”仅仅意味着人的“有能性”,或许可以成为一个客观评价依据,然而,对于智者来说,人的“有能性”并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的,需要人在社会活动中,借助论辩的方式呈现出来,得到公众的认可。换而言之,一个人是不是有德性,与真理并没有必然的联系,而是取决于个人的自由意志,也即,渴望被他者承认,以及公众的喜好,也即,公众从个人利益出发对其论辩内容的认可和支持。虽然,崇尚“人是万物的尺度”的普罗泰戈拉强调其教授“论辩术”的目的旨在帮助青年人学****齐家治国之道,能在公共场合发挥自己的优秀性”①转引自赵敦华:《西方哲学简史》,第38-39页②宋希仁:《西方伦理思想史》,第36页③《西方哲学原著选读》,60④宋希仁:《西方伦理思想史》⑤,然而,对于高尔基亚来说,拥有这样的德性,不仅“可以使自己获得自由”,而且“能够在社会生活中支配别人,使别人成为效忠自己的奴隶”⑥。智者貌似客观的“德性”论不可避免地走向利己主义,形成一种相对主义价值观。这种相对主义价值观的盛行,显然不利于当时雅典城邦民主制度的发展,其可能导致的“强者正义论”⑦,让矢志追求城邦公民道德理想的苏格拉底深感忧虑。为此,他在一次次的“提问”中去探究“德性”的本质,希望找到关于人的行为的必然性根据,找到一个客观道德原则。在这一求索过程中,阿那克萨戈拉的“努斯”观念曾经引起他的兴奋,让他看到了关于人的道德行为存在一“客观原则”的希望。如所周知,此前的自然哲学家一直在探索世界的终极原则或终极“力量”,这一力量,如赵敦华先生所言,皆被称为“灵魂”⑧。其不一定局限在人的身体之内,例如,泰勒士主张磁铁有灵魂,因为“它推动了铁”⑨;也不一定与事物的物理性质和物质形态相对立,例如,泰勒士认为灵魂就是“水”,赫拉克利特则认为灵魂是“火”,恩培多克勒更是用“同类相知”原则来说明灵魂乃是由“火、土、气、水”组成,等等。阿那克萨戈拉则在用种子解释灵魂的同时,又设定了一个能动性的本原——努斯,一个绝对的、独立自在的、认识一切、主宰并安排一切的精神力量。在他看来,“努斯”并不仅仅是泛指“感觉、思想、意志”的精神活动⑩,而是具有形上学意义的“精神的始基”11。他说,“将来会存在的东西,过去存在过现已不复存在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