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经穴秘密十二 足厥阴肝经穴 多气少血.doc

格式:doc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经穴秘密十二 足厥阴肝经穴 多气少血.doc

上传人:1793540367 2014/4/4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经穴秘密十二 足厥阴肝经穴 多气少血.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经穴秘密十二足厥阴肝经穴多气少血
(2012-06-26 21:18:33)转载▼
标签:经穴秘密
足厥阴肝经穴
多气少血
杂谈
分类:针灸按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二足厥阴肝经穴多气少血
足厥阴肝经多气少血,气血物质的运行变化是不断地吸热蒸升的变化。
1 大敦井穴,属木。
【别名】水泉,大训,大顺。
【穴义】体内肝经的温热水液由本穴外输体表。
【名解】1)大敦。大敦,即大树敦也,在此意指穴内气血的生发特性。本穴物质为体内肝经外输的温热水液,而本穴又为肝经之穴,时值为春,水液由本穴的地部孔隙外出体表后蒸升扩散,表现出春天气息的生发特性,如大树敦在春天生发新枝一般,故名大敦。
2)水泉。水,水液也。泉,源源不断之意。水泉名意指体内的肝经水液源源不断地由此外输体表。本穴物质来自肝经体内经脉的外输水液,肝经与胆经相似,其运行的气血物质为天之中部的水湿风气,由体内外输体表的气血物质亦为风气冷缩后的地部水液,此冷降之液量不大,但却源源不断地由体内外输体表,如细小的水泉外涌一般,故名水泉。
3)大训。大,多也,大也。顺,趋向同一方向也。大顺名意指体内肝经外出体表的水液全部气化后向天部而行。理同大敦名解。大训名意与大顺同。
4)肝经井穴。井,地陪孔隙也。本穴有地部孔隙与体内肝经相连通,为体内肝经气血的外出之处,故为肝经井穴。
5)本穴属木。属木,指本穴气血运行变化表现出的五行属性。本穴物质为体内肝经的外出水液,水液外出体表后气化为天部之气,此气水湿滞重所升天部层次也不高,只表现出木的生发特性,故其属木。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温态的水湿之气。
【运行规律】吸热蒸升并循肝经传于行间穴。
【功能作用】生发风气。
【治法】寒则点刺出血或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2 行间荥穴,属火。
【穴义】肝经水湿风气由此顺传而上。
【名解】1)行间。行,行走、流动、离开也。间,二者当中也。行间名意指肝经的水湿风气由此顺传而上。本穴物质为大敦穴传来的湿重水气,至本穴后吸热并循肝经向上传输,气血物质遵循其应有的道路而行,故名行间。
2)肝经荥穴。荥,极小的水流也。本穴物质为大敦穴传来的滞重水气,至本穴后,水湿冷降而成为地部经水,水量极小,故为肝经荥穴。
3)本穴属火。属火,指本穴气血运行变化表现出的五行属性。本穴物质为大敦穴传来的滞重水气,至本穴后,大部分滞重水湿冷降归地而不能成为肝经的上行气血,只有小部分水湿吸热胀散而上行,此部分气血表现出火的炎上特征,故其属火。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之下部的湿热水气。
【运行规律】一是吸热后上炎天部,二是循肝经传至太冲穴。
【功能作用】生风化火。
【治法】寒则点刺出血或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3 太冲俞穴,属土。
【别名】大冲。
【穴义】肝经的水湿风气由此向上冲行。
【名解】1)太冲。太,大也。冲,冲射之状也。太冲名意指肝经的水湿风气在此向上冲行。本穴物质为行间穴传来的水湿风气,至本穴后因受热而胀散化为急风冲散穴外,故名太冲。大冲名意与太冲同。
2)肝经俞穴。俞,输也。本穴物质为热胀的风气,在本穴为输出之状,故为肝经俞穴。
3)本穴属土。属土,指本穴气血运行变化表现出的五行属性。本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