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群众舞蹈与乡风文明.doc

格式:doc   大小:38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群众舞蹈与乡风文明.doc

上传人:hqpkhvg379 2020/3/13 文件大小:3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群众舞蹈与乡风文明.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群众舞蹈与乡风文明中图分类号:I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925X(2012)06-0052-01 摘要:以排舞为主要形式的群众舞蹈近几年中在乡村走红,是人类文明的进步和素质的提高促成了舞蹈艺术向源流和本质的理性回归,是新农村的新变化和新需求推动的乡风文明向精神满足和社会和谐的健康发展。群众舞蹈将健身性、娱乐性、观赏性、趣味性和群众性等融为一体,成为农村娱乐健身的新项目,农民文化生活的新时尚,极大地丰富了农村的文化生活,推动了农村文化的建设,引领了农村文化的发展。同时,群众舞蹈还能增进友谊,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群众舞蹈的繁荣,是乡村文明建设的一曲嘹亮的凯歌,也是群众舞蹈艺术健康发展的一次崭新的飞跃。关键词:群众舞蹈;乡村文明以排舞为主要形式的群众舞蹈近几年中在乡村走红,颇有“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迅猛之势。每当夕阳西下,夜幕初降,一支支排舞队、秧歌队、威风锣鼓队等群众舞蹈,便热热闹闹地风行在文化广场、体育健身场上,甚至是农家庭院、晒场上。欢快的迪斯科、热情的大秧歌、委婉的太极扇等的音乐旋律,和着铜锣鼓点的铿锵节拍,交汇成一曲新农村的华彩乐章。新农村的这一新鲜而又奇特的文化现象给我们什么启迪呢?答案是,这是人类文明的进步和素质的提高促成了舞蹈艺术向源流和本质的理性回归,是新农村的新变化和新需求推动的乡风文明向精神满足和社会和谐的健康发展。舞蹈艺术向源流和本质的理性回归。舞蹈的“源流”在哪里?就在较少受到“现代化”侵入的具有“文化源头”意义的民间舞蹈。这种舞蹈是广场的而不是剧场的,是自娱自乐的而不是剧场表演性,是群众参与的而不是受观赏的,是随机的而不是规范的,是无为的而不是刻意的,是传承的而不是创编的。然而,原本由普通民众在民俗仪式或民俗活动中传承的民间舞蹈,一步步走进剧场,登上舞台,嬗变、升华为高雅的舞蹈艺术以后,却淡忘甚至背弃自我,不但与生养它的社会生活和劳动大众渐行渐远,而且一头钻进了象牙塔,成了特供少数人把玩、享用,却让大多数人敬而远之的奢侈品。我们说,作为依然鲜活的富有生命力的舞蹈艺术,应该而且必须与社会前进的步伐。改革开放以来,广大农村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农民们过上了衣食无忧的小康日子。他们再也不能适应千百年来小农经济养成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歇”、“老婆孩子热炕头”的生活方式,而追求健康、美丽,渴求展示自我、被人理解。于是,他们选择了排舞,作为展示自身价值,体现自我追求的载体之一。排舞是一种国际性的健身舞蹈。它集舞蹈、体育、艺术于一体,具有广泛的健身性、娱乐性和大众性。由于动作比较简单,学习起来比较容易;既可以一个人跳,也可以很多人一起跳,老少咸宜、雅俗共赏。排舞所具有的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健身价值;消除疲劳、陶冶心灵的健心价值;减缓记忆力减退的健脑价值;塑造优美的形体、姿态的健美价值;自由选择、老少咸宜的终身锻炼价值。总之,排舞将健身性、娱乐性、观赏性、趣味性和群众性等融为一体,成为农村娱乐健身的新项目,农民文化生活的新时尚,极大地丰富了农村的文化生活,推动了农村文化的建设,引领了农村文化的发展。乡风文明向精神满足和社会和谐的健康发展。物质文明发达了,并不等于精神文明也自然而然提升了。事实也正是这样。一些乡村生活逐渐富裕了,社会风气却令人堪忧。比如“红白事”大操大办,赌博现象沉滓泛起,邻里之间以邻为壑,缺乏信任,封建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