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长寿秘诀自古以来,人们都希望自己能长寿,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长寿老人都有什么长寿秘诀吧……一、喜欢喝粥从饮食习惯看,长寿老人无不喜欢喝粥。中国知名经济学家马寅初和夫人张桂君,都是百岁老人,两人特别喜欢喝粥。每天早晨,她们把50克燕麦片加入250克开水,冲泡两分钟即成粥。天天如此,从不间断。老人最适宜把小米粥当成最好的滋补佳品。体弱有病的老人能够常见小米粥滋补身体。小米益五脏、厚肠胃、充津液、壮筋骨、长肌肉。清代有位名医说:“小米最养人。熬米粥时的米油胜过人参汤。”可见,长寿老人喜欢米粥很有道理。二、主食玉米玉米,是长寿老人离不开的主食。美国医学会曾作过普查,发现美国土著居民印第安人很少患高血压和动脉硬化,原来因为她们的主食是玉米。医学家研究中发现老玉米里含有大量的卵磷脂、亚油酸、谷物醇、维生素E,常食者不容易发生高血压和动脉硬化。三、常喝牛奶喝奶是长寿老人的普遍习惯,特别是居住在城市的寿星更是这样。据称,美国百岁寿星中,80%为女性,她们共同的饮食习惯是喝牛奶。百岁寿星贝宁每天喝两杯奶,有时喝得更多,因此,她到百岁之时,仍没有骨质疏松迹象。牛奶中赖氨酸含量较高,胆固醇含量低,碳水化合物全部为乳糖,在肠道中能够转化为乳酸,有抑制腐败菌生长的作用。牛奶含钙很丰富,吸收率也很高,还含有较多的维生素A、D和核黄素等,这些对老人来说是必要的、有益的。牛奶经发酵后制成干酪,常吃后能够预防龋齿。喝酸奶能降低胆固醇,因此常喝酸奶的人不易患心血管病,还能明目、固齿、防止细胞老化等。四、每日一蛋每天吃一个鸡蛋已成为长寿老人的普遍习惯。中国百岁寿星、知名经济学家陈翰笙博士根据营养学的安排,每天饮食坚持“三个一”:“早上吃一个鸡蛋,晚上喝一杯奶,中间吃一个大苹果。”她一日三餐多吃素,少吃肉,科学安排饮食,吃出了健康。营养学家测定,蛋清中含大量水分、蛋白质。蛋清蛋白有极丰富的氨基酸,且组成比例非常适合人体需要,这种蛋白质在人体中利用率最高。蛋白对肝脏组织损伤有修复作用。蛋黄中的卵磷脂可促进肝细胞的再生,还可提高人体血浆蛋白量,增强机体的代谢功能和免疫能力。卵磷脂被人体消化后,可释放出胆碱,胆碱可改进记忆力。蛋黄含的无机盐、钙、磷、铁和维生素都比较丰富。另外,鸡蛋中含有大量胆固醇,脂肪属饱和脂肪酸。吃鸡蛋过多,会使胆固醇的摄入量大大增加,会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和危害心脑血管,并增加肝、肾负担。五、多吃红薯吃红薯是长寿老人的一大喜好。医学家研究,红薯有五大功效:,营养丰富; ,促进排便; ,增强免疫; ,能防癌抗癌; ,防止动脉硬化。医学家说,红薯含有大量黏蛋白,故能防治肝脏和肾脏结缔组织萎缩,使人体免疫力增强;还具有消除活性氧的作用,避免了活性氧诱发癌症。又因红薯中含钙、镁较多,因此能防治骨质疏松症。六、多吃豆腐老人们普遍爱吃豆腐。她们说:“鱼生火,肉生痰,白菜豆腐保平安。”《随息居饮食谱》谓:“处处能造,贫富攸易,询素食中广大教主也。亦可入荤馔。冬月冻透者味尤美。”豆腐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异黄酮。豆腐的功效具有益气、补虚、降低血铅浓度,保护肝脏,促使机体代谢的功效,常吃豆腐有利于健康和智力发育。老人常吃豆腐对于血管硬化、骨质疏松等症有良好的食疗作用。据《浙江日报》1月报道,宁海县梅林街道下河村的朱土花老人已迈入111岁高龄,她是当前宁波市最长寿的老人。老人生性勤劳,颠着一双小脚什么都干,养猪、养羊、放牛、磨粉……近日,宁海县档案馆将当前宁波市第一寿星的朱土花老人的档案收录进了《宁海县名人档案》,她成为第139个入选该馆名人档案的宁海名人。李振南106岁据《浙江日报》1月报道,当时记者找到家住宁海县106岁的李振南时,她正在山头上种菜、砍毛竹,远看她与村里六七十岁的老人没什么区别。老人总是闲不住,喜欢满山跑。100岁那年,家人陪她去医院体检,医生表示,这么好的身体指标,都能够去当兵了!周齐凤105岁据《浙江日报》1月报道,家住宁海县19出生的老人周齐凤,其长寿秘方是助人为乐。老人年轻时有过波折,遇过艰辛,但她总是尽可能地接济周围更苦的乡亲,这也是她一直得到村里人爱戴与尊敬的原因。以前受过她资助的乡邻总想着法子报答她,东西虽然微不足道,却洋溢着浓浓的情谊。王美云104岁据《浙江日报》1月报道,家住宁海县的王美云老人有几句口头禅:“吃饭七八成,做事留三四分。”半饱,表面上是亏损的,实则是丰盈的,这是一种自我约束的生活哲学。王韵琴104岁据中国宁波网4月报道,王韵琴出生于192月,曾就读南京金陵女子大学(现南京师范大学)和上海沪江大学,毕业后先后在上海、杭州等地任教,退休后还到宁波教师进修学校继续工作10多年,直到70多岁才离开教师岗位。王韵琴读书期间学会了弹钢琴,并在教学期间带出了一大批优秀音乐人才。蒋思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