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2
文档名称:

家庭教育论文.doc

格式:doc   大小:127KB   页数:2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家庭教育论文.doc

上传人:sssmppp 2020/3/13 文件大小:12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家庭教育论文.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儿童成长的各个阶段屮,每一个阶段都不对忽视,尤其是自我意识形成的最初阶段,孩子在那个时期接触的最早、最持久的环境是家庭环境。本文就针对家庭环境的一个重要部分一家庭文化环境对小学生个性发展产生的影响展开论述。澳大利亚心理学者罗拉照尔曾经这个人在***之前,有页分之六、七十的时间是在家里度过的,无论是从时间的久暂述是从影响的大小来讲,家庭对学生的影响都是不容忽视的。木调杳意在探昵家庭文化背景对小学生的学****影响。为我国教育心理学提供一些实际材料,供教育工作者参考。衰!家长对80名学生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屮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到屮华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和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生活屮家长自觉地有意识地按社会培养人才的要求,通过自身言传身教和家庭生活实践,对子女实施一定教育影响的社会活动。因此家庭屮家长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他们是孩子第一任乃至终身的老师。家长的索质如何直接影响到家长对子女教育和对学校工作的支持程度。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少年儿童成长的摇篮,又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是学校教育的补充,从根本上说家庭教育就是“教子做人”。做人是立身之本,良好的品质是成才的基础。但是,在口前众多学生家庭屮,家长只重视孩了学****和学****成绩,而忽视了孩子各方面能力尤其是思想上的培养和提高,严重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家庭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起奠基作用、家长的言行对小学生的发展起表率作用、和谐的家庭文化对小学生的心理具有熏陶作用。作为家长不能忽视对孩了心理健康成长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关键词:家庭教育小学生健康成长家庭教育问题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的关注,但被做为一种学科进行研究,在我国也就是近年来的事情。这是时代的发展,人才的需求,国民整体素质提高所必须涉及的问题。这里与家长们探讨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口的是要家庭与社会、教育部门共同担负起教育下一代的任务。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1T条建议》一书屮这样写到「'我想把我们开始教育和培养的儿童,比作一块人理石,几个雕塑家带着自己的刀子同时来到它身边,要把它塑造成一座雕像,使它具有灵性,体现岀人的理想。这些雕塑家是谁呢?其中,第一是家庭,而家庭屮最细致和最有才十的是母亲;第二是教师个人,他有精神财富,智慧,知识,能力,爱好和生活经验……”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现在的学生生活在一个充满着多种价值观念多变的复杂社会背景中,“生活向学校提出的任务是如此复杂,以至如果没有整个社会首先是家庭的教育学修养,那么不管教师付岀多人的努力,都收不到完满的效果。”可见,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屮,忽视任何一个环节都有可能影响教育工作的整体效应,共至造成不可挽冋的损失。下面笔者来谈谈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小学生健康成长的意义。-、良好的家庭教育是造就门世纪人才的必要条件《九十年代中国儿童发展规划纲要》屮指明:“今天的儿童是21世纪的主人,儿童的自下而上保护和发展是提高人口索质的基础,是人类发展的先决条件。儿童的健康成氏关系到祖国的前途命运。提高全民族索质,从儿童抓起。”并提出:“在2000年要使90%儿童(14岁以下)的家长不同程度地掌握保育、教育儿童的知识。”这顶口标明确了家长们启负着为国家造就21世纪人才的觅任。能否把这一代孩子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这关系到国家是否后继有人的百年大计。福禄贝尔还说过:“国家的命运与其说是掌握在当权者的手屮,倒不如说是掌握在母亲的手中。”这句话很有哲理性,它深刻地挑明了家长在教育子女中所起到的作用。家长首先要明确教育方向与国家利益、人民要求相一致的原则,不能把孩了视为私有财产,要树立为国教了的思想,端正教育目的。我国的21世纪是什么情况,拿邓小平同志的话来讲,要使我国在21世纪屮叶达到屮等发达国家水平,人均收入达4000美元,年国民生产总值达6万亿美元。21世纪的人应该是具有良好的思想意识、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全的心理品质、积极与他人合作的精神、较强的应变能力、吃苦耐劳的全曲发展的一代新人。如果21世纪没有这样一批高索质的建设者是很难完成此人任的,具备这样的索质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办得到的,而良好的家庭教育正是培养高素质人的必备条件。二、良好的家庭教育是优化孩了心灵的催化剂孩了•从婴儿期步入幼儿期,随着年龄的增长,曲家庭这个小环境终将步入人社会,接触家庭外的人群、事物。社会中那些真善美假十恶不时地进入孩子的视野,人人采取隔离手法是行不通的,I大I为家庭屮的电视录像也会从不同角度不断地反映着当今社会的现实,问题既有正面的,也冇反面的。儿童特别是幼儿缺乏理性的辨别是非能力,但有着比***敏锐的感受能力。他们对身边发生的亲切的可怕的事物,敏感性强,而这种敏感性正是培养理性辨别能力的良好革础,做为家长应利用这一拓点帮助孩了在这种感受能力的基础上,发展对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