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2
文档名称:

二战后的建筑文化思潮.pdf

格式:pdf   大小:1,398KB   页数:1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二战后的建筑文化思潮.pdf

上传人:755273190 2020/3/14 文件大小:1.37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二战后的建筑文化思潮.pdf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9卷第4期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VolNo42007年12月JournaoChang'aUniversity(SociaSciencEdition)Dec2007【专家论坛】二战后的建筑文化思潮胡义成(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陕西西安710065)摘要:二战后,建筑学与哲学的互动催生了德国海德格尔建筑哲学。它对建筑本质“属人空间”的揭示使人类对建筑本质的认识跃上新阶段。德国包紊斯与美国芝加哥学派结合后产生的现代主义建筑学大大提升了人类的居住水平,但它因为无视海德格尔建筑哲学及其体现的建筑新发展而落伍。后现代主义建筑学批判其无视建筑地域性和历史性是合理的。但它很难推倒以钢筋混凝土作为技术基拙的现代主义建筑学,只能以批评的形式为其重生提供帮助。后现代主义建筑学的装饰主义也有欠妥之处。关键词:建筑;哲学;建筑文化;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中图分类号:G1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1-6248(2007)04-0001-12TendencieoarchitecturaculturaftethSeconWorlWarHYi-cheng(InstitutoPhilosophResearchShaanxAcademoSociaScienceXi'a710065ShaanxiChina)AbstractAftethSeconWorlWarthinteractiooarchitecturanphilosophhelpestablisthGermaHeideggearchitecturewhiciessentiallthenlightmeno"humansticspace",每一个人都会阪依哲学。面对0引言凭依高度发达的科学技术展开的二战所造成的人员建筑学除了具有自然科学属性之外,也是一种伤亡和遍地瓦砾,人们不能不追问生死、居住、人生文化学科。二战后,随着全球和平建设的推进,它与意义等问题,并在它们之间建立某种哲学联系。当哲学、文化学频繁互动,已经成为影响全球文化格局然,20世纪的这种“类行为”是在不同的“文明级别”的重要因素。现代建筑学与现代文化学、哲学等学上进行的。由于专业所限,虽然文学艺术家是这种科的不解之缘,大体是从二战之后进一步明确突现“类行为”中的佼佼者,他们以情感的力量拨动人类并展开的。心弦,把对“瓦砾一尸体”场景的反思升华到感性极收稿日期;2007-07-09作者简介:胡义成(1945-),男,陕西风翔人,研究员。万方数据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致,但最能充分表达这种“哲学类行为”者必定是伟“此在本体论”。据说,在这种本体论中,“此在”比其大的思想家。他“在者”(如物质、精神等)拥有优先性,包括它本身德国人马丁·海德格尔便是适应时代需要的这就是存在,“此在”即“生存”。可以说,海德格尔哲学种伟大哲学家。在当代西方哲学史中,他往往被看也是一种“人的哲学”。成存在主义创始人之一。从本文主旨出发,他首先从特定意义上说,海德格尔的“此在本体论”是应被当作当代建筑哲学大师看待。中国道家哲学的德国版。如同前述,它优于中国道由于语言体系和文化背景歧异,对于中国人而家哲学的地方,是它以德国哲学数千年对主客体及言,海德格尔哲学多少是个谜宫。作为屋宇的建筑其关系的反思作为自己的理论前提。虽然这种数千物及其规划是一种具体感性的存在,海德格尔却从年反思因对立物质、精神或对立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