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思维导图在历史一轮复习中的运用泽州一中马琴霞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图,是表达发射性思维的有效的图形思维工具。它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它是一种革命性的思维工具,简单却又极其有效。新的学期开始了,高三历史该如何进行第一轮复习才能实现复习效果的最大化?这是每一位高三历史教师都在深入思考的问题。我在思维导图的运用方面做了一些探讨和尝试,希望与各位同仁分享。首先,我们应该研究高考试题。综合考试是一种全新的考试模式,与单科试卷相比,文科综合卷历史试题在学科内综合题上注重考查知识体系上的框架结构。它常常在一个专题内容上连续发问,多方位、多角度考查一个历史事件的内涵及外延;试题更多的突出时代感,强调历史与现实的交融;源于教材,高于教材的题目增多,大量热点问题的历史发展线索成为综合性命题的载体。因此,在一轮复习中,我们必须运用思维导图这个工具对高中阶段的学过知识,进行整体的回顾和梳理。这样就可以使学过的所有知识更加条理化、系统化,清清楚楚的了解高中的三年究竟学了那些知识,哪些是重点,哪些是难点,学过的知识及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也变得更加条理清晰,对知识的掌握也更加的牢固。只有如此打下坚实的基础,才可以在考场上得到更好的发挥。其次,具体到每一节历史课和自习上,我们应该怎样做呢?我的原则是先学后教,方法是扎扎实实构建每一个章节的思维导图,为构建整座大厦打下坚实的基础。学与教的关系看似简单,真正把两者的关系理顺,并非易事。学生们总是期待老师先给他们窜一遍线索,然后他们按照老师的思路记忆即可,这样既省时有省力,复习的速度也快。但这样做有两个缺点:其一学生养成了对老师依赖的习惯,变得越来越“懒”了,自己不想去主动“觅食”,老是“等”着老师来“喂”。大家都知道“用进废退”的道理,同学们的思维能力也就逐渐丧失了。其二老师自身的思维和理解无论从广度还是深度上说也是有局限的。其三即便教师的知识很全面、经验很丰富,传授给学生的也仅仅是知识而已,而能力和方法是永远不能传授的,学生自己必须在实战中不断提高。所以,在教学中我坚持“先学后教”。在“先学后教”这个前提之下,充分发挥思维导图的作用。首先自主学习课上给同学们充分的时间进行背诵课本、参看教辅资料、完成适量的练习题。在这个环节中老师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把这些内容部分或者全部留到课下去完成,那么这个环节就会大打折扣。试想一下,高三的学生有多少课余时间?高三的学生又有多少们课程需要课下去完成?所以,老师决不能因为“心疼”有限的课堂而去“挤占”同学们的时间。其次,要求同学们在此基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