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企业家及企业家理论的历史演变内容摘要:企业家是经济增长的源泉这一命题已是不争的事实,但对于“谁是企业家”以及“企业家做什么”的核心问题,各经济学派却众说纷纭。从经济史来看,基于经济学家观察角度和所处经济阶段的不同,大致有古典式企业家、奈特式企业家、柯兹纳式企业家、熊彼特式企业家四种类型。中国正处于一个经济体制转轨和经济发展转型的特殊时期,不管上述哪个企业家类型显然都不能涵盖中国现阶段企业家的内涵。借鉴企业家的传统理论并结合中国经济的特殊阶段任务来勾勒中国企业家是当务之急,也是向创新型经济转型的关键所在。关键词:企业家创新型经济经济增长中图分类号:F270文献标识码:A 从经济史来看,经济学家无法回避的一个核心问题就是寻找经济增长的“国王”。企业家似乎很早就登上了“经济歌剧”的舞台,只不过随着剧情的演进和序幕的更迭,企业家的角色―正如一直为其呐喊的奥地利学派一样―逐渐淹没在如此宏大、热闹的经济剧情中了。好在历史是以事实为依据的,主流经济学越来越无法有效解释经济现象的事实使人们意识到“舞台上是一幕没有丹麦王子的《哈姆雷特》剧”。本文以不同的经济学流派为维度来回顾和评价企业家在经济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18世纪70年代-19世纪70年代:古典经济学时期关于对“企业家”的文献,最早可以追溯到法国经济学家理查德?坎蒂隆(1755),此后散见于经济学家的著作中。自亚当?斯密开创古典经济学始,企业家在趋于范式研究的经济理论中的地位几经起伏。在斯密笔下,“每个个体……受着一只看不见的手的引导,他追求自己的利益,往往能使他比在真正出于本意的情况下更有效地促进社会的利益”,因此,“看不见的手”引导着各种资源的配置,企业家也就失去了其在经济增长中的特殊地位。斯密进一步沿着“财富-分工-市场-资本积累”的脉络,得出了资本是一国财富(经济增长)的主要决定因素,起作用的是资本而不是作为资本积累载体的资本家(坎蒂隆或杜尔哥式的企业家)。斯密“也偶尔瞥一眼企业家这一经济类型……,也不会否认买卖是要由人来经营的”(熊彼特,1954),企业家的作用就是资本家―资本操纵的台前木偶积累资本而已。萨伊重新把在斯密那里消失的“企业家”复活并把他带到了“经济舞台”的中央,在其笔下,企业家职能是“在于把各个生产要素结合成为一个进行生产的有机体”,企业家因此承担了中介人角色。萨伊的企业家分析有很多的进步性,但没有进一步去甄别企业家特殊职能和日常管理职能。李嘉图的高度抽象演绎方法和偏向于财富分配的研究目的,使得在斯密那里作为资本家的企业家身影在李嘉图的“编剧”下消失了,即使在同时代的萨伊的舞台上活跃着肩负生产者和风险承担者功能的企业家的身影也没有引起李嘉图的关注。穆勒在他的著作《政治经济学原理》(1848)中含糊地提到了企业家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以及其报酬的来源,认为企业家的功能是监督、控制、指挥以及承担风险,他的报酬来源于其稀缺性带来的类似于租金的利润。从其思想来看,穆勒的企业家是资本家、管理者的混合体。但他似乎又不满足这一定义,“如果这是事情的全部,他可以完全满足于management这个很好的英文名词……,而不必惋惜没有很好的英国词来翻译entrepreneur一词”(熊彼特,1934)。在这个时期,以英国经济学家为代表的主流经济学大行其道,但还有不同的经济思想正在兴起,其中,最主要的是德国历史传统学派的散见观点。约翰?海因利希?冯?屠能在其著作《孤立国》(1826)中对企业家在经济中的作用进行了全面的分析,首次把企业活动中管理者和企业家的功能区分开来,认为企业家是企业的探索者和领路者,付出了承担风险的智慧和才能,因此企业家获得企业在支付生产成本后的利润。另一个获得熊彼特极高评价的是德国经济学家曼戈尔特(Mangoldt),他把坎蒂隆的生产过程中存在不确定性和风险的思想引入生产,把生产活动区分为不承担风险的按照指令生产和面临不确定性的为市场生产,后者中的不确定性使得企业家的创新对企业发展至关重要。这些非主流学派的经济学家虽然提供一些关于企业家的重要洞见,但没有引起经济学界足够的重视。 19世纪70年代-20世纪30年代:广义新古典经济学时期 1870年是经济学史上的重要分水岭,在此前后的边际革命推动古典经济学向新古典经济学转变,三位推动人的学派渊源也演化为三个主要的分支:奥地利学派、洛桑学派、新古典经济学。企业家自然就是奥地利学派“舞台”上的主角,而其他两个学派是研究“资源配置、均衡下的最优化”的经济学,正如鲍莫尔(baumol,1968)所言,企业家的决策和协调功能变得可有可无了,在主流经济学家中“消失了”。(一)洛桑学派瓦尔拉斯对企业家认识的贡献“虽是消极的,却很重要”(熊彼特,1934)。他把既不赚钱也不赔钱―只有在静态均衡不满足时才可能出现企业家引入了他的体系,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