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缩小贫富差距构建和谐社会统计局近日,国家统计局一份相关报告应当引起各方面的关注,,超过了最高警戒线,如果加上各种灰色收入,实际基尼系数会更大。从我市的城乡居民收入状况看,,并呈现出了收入分配差距逐步拉大的趋势,一定程度上产生了社会不稳定因素。对此,我们要引起注意,应采取有效措施,兼顾效率与公平,更好地统筹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和利益要求,努力缩小贫富差距,实现社会公平,进一步加快和谐社会的构建。一、贫富差距形成原因分析(一)不同行业的职工收入差距较大。我市在岗职工工资人均19080元,,,~,企业职工与机关事业单位人均工资相差1万元以上。从各个企业看,,,最少的企业职工平均工资仅有5000~6000元,有80%,最高的是最低的14~15倍;一些垄断或特殊行业人均工资也在4~5万元,是最低企业职工工资的8~10倍。(二)不同职业的收入相差悬殊。就职业而言,包括国有企业在内的管理者阶层收入大大高于一般职工收入,特别是企业在体制改革,走向市场后,打破了传统的收入分配机制,完全以市场为导向,企业的分配机制产生了重大的倾斜,企业的经营者和管理者阶层的收入是普通劳动者收入的20~50倍,造成了收入分配的巨大差距。另外,部分改制企业过分追求自身利益,不为企业职工缴纳养老、失业和医疗保险,有的即使缴纳也数额很低,仅仅限于满足基本生活需要,造成了部分职工在岗期间收入低,到退休之时养老金无保障的局面,使收入差距的时期进一步延长。由于社会保障覆盖面窄,乡村企业、私营企业和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更是无从谈起,从长远来说加剧了企业职工、农民工和企业经营管理阶层的收入分配矛盾。(三)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比例逐步扩大。统计资料显示,∶1,我市为2∶1,但实际情况与帐面上的比例有很大的出入。近几年,国家连续出台了关于“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粮食直补、减免农业税和特产税,为农民增收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但农民收入增幅依然低于城市居民。~,%,%,。去年我市农民人均收入中实物性收入占到40%,用于购买商品、服务的货币不足3200多元,平均每月260元左右。这260元中,还有25%以上用于第二年扩大再生产的开支,如买种子、农药、化肥、柴油等,农民每月真正能用作商品性消费的货币收入为195元左右,城市居民的货币收入平均每月670多元,∶1左右;而城市居民收入中还有一部分并没有纳入统计范围,如各种各样的隐性福利、住房、教育、卫生和社会保障等。若将城市居民的一些隐性福利、优惠折算成收入,全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已达到6∶1,我市也在5∶1左右,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年扩大,而且这种扩大趋势仍处在“U”字型的上升期。与此同时,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幅度长期低于经济增长速度,社会财富的分配向社会原始收入倾斜。~,%,高于城、。随着经济的发展,财政和居民收入均大幅度增长,但就居民收入和财政收入而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