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考古学作业四毕晴晴.docx

格式:docx   大小:176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考古学作业四毕晴晴.docx

上传人:读书之乐 2020/3/16 文件大小:17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考古学作业四毕晴晴.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姓名:毕晴晴班级:商业策划与广告本科二班学号:01010575指导老师:耿继鹏课程名称:考古学通论青铜器:司母茂鼎重量:875公斤现存:中国历史博物馆高度:133厘米用途:司母戊鼎是商王武丁的儿子丁文为祭祀母亲而铸造的鼎,故为孝心。朝代:商朝青铜器。特点:形势雄伟,气势宏大,纹饰华丽,工艺高超,,,,重800多千克,是当前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影响:反映了商朝工匠的聪明才智,密切配合。象征着商朝灿烂辉煌的文明。司母茂鼎的地位:中国商代晚期的青铜器。1939年于河南安阳殷墟商代晚期墓出土。因腹内壁铸有“司母戊”三字而得名。亦有人释作“后母戊”,后母戊即商王武丁妻子之一的妇妌。该鼎造型庄严雄伟。长方形腹,每面四边及足上部饰兽面纹。双耳,外侧饰双虎噬人首纹。四足中空。,,重达875千克。用陶范铸造,鼎体(包括空心鼎足)浑铸,其合金成分为:%,%,%,%。司母戊鼎是前已发现的中国古代形体最大和最重的青铜器,在世界上也是仅见的,反映出商代青铜冶铸业具有极高水平。现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司母戊大方鼎青铜制,高133厘米,重875公斤,制作于商朝,出土于河南安阳。中国青铜文化的起源能够一直追溯到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而其真正的发展最高峰则出现在商朝和西周时期,特别是商代以鼎为代表的祭祀用容器的制作,最为著名。青铜鼎的前身是原始社会的陶鼎,原来是日用的饮食容器,后来发展成祭祀天帝和祖先的“神器”,并被笼罩上一层神秘而威严的色彩。这件《司母戊大方鼎》就是此期间最著名的作品之一。作品的鼎身呈长方形,口沿很厚,轮廓方直,显现出不可动摇的气势。鼎的四个立面中心都是空白素面,周围则布满商代典型的兽面花纹和夔龙花纹。这些兽面纹又称饕餮纹,是以虎、牛、羊等动物为原型,经过综合、夸张等艺术处理手法而创造出的一种神秘的动物形象。鼎耳的侧面雕刻有两只相正确猛虎,虎口大张,共衔着一个人头。这种恐怖的吃人形象,渲染出一种精神上的压迫感,以显示统治阶级的无上权威。此鼎器形庞大浑厚,其腹部铸有“司母戊”3字;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其母所铸。司母戊鼎的鼎身和鼎足为整体铸成,鼎耳是在鼎身铸好后再装范浇铸的。铸造这样高大的铜器,所需金属料当在1000千克以上,且必须有较大的熔炉。经测定,%、%、%,与古文献记载制鼎的铜锡比例基本相符。司母戊鼎充分显示出商代青铜铸造业的生产规模和技术水平。鼎为中国古代炊食器。早在7000多年前就出现了陶制的鼎。铜鼎则是商周时期最为重要的礼器。在古代,鼎是贵族身份的代表。典籍载有天子九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