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夜归鹿门歌教学设计.doc

格式:doc   大小:29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夜归鹿门歌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读书百遍 2020/3/17 文件大小:2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夜归鹿门歌教学设计.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夜归鹿门歌教学设计与反思教学目标:1、了解孟浩然的生平、经历、作品风格以及本诗的写作背景。2、在重复诵读中体味诗歌的意境,把握诗歌的内涵。3、:诵读法、探究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预设:一、导入孟浩然的诗春晓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此诗中诗人抓住春眠醒来的片刻感受,表现春日清晨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寄寓着对于美好事物的珍惜之情。构思回环曲折,语言平易自然,韵味却醇美深厚。闻一多有一篇文章题为《孟浩然》,在那篇文章里闻一多认为孟浩然“人如其诗,诗如其人”。今天,我们学****一下她的《夜归鹿门歌》,了解其人其诗。二、知人论世,走近孟浩然1、孟浩然(689~740),本名浩,字浩然,襄阳人,世称孟襄阳。因她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主要作家之一。与王维齐名,号王孟。其诗每无意求工而清超越俗,清闲浅淡中,自有泉流石上,风来松下之音。著作有《孟浩然集》。孟浩然擅长五绝和五律。多写山水田园之美,隐居之乐,羁旅之愁。语言清淡质朴,含蓄隽永。意境清远幽美,自然平淡,超凡脱俗。2、40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她和王维交谊甚笃。传说王维曾私邀入内署,适逢玄宗至,浩然惊避床下。王维不敢隐瞒,据实奏闻,玄宗命出见。浩然自诵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句,玄宗不悦,说:“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放归襄阳。后漫游吴越,穷极山水之胜。3、开元22年,韩朝宗为襄州刺史,约孟浩然一同到长安,为她延誉。但她不慕荣名,至期竟失约不赴,终于无成。开元25年,张九龄为荆州长史,招致幕府。不久,仍返故居。开元28年,王昌龄游襄阳,访孟浩然,相见甚欢。适浩然病疹发背,医治将愈,因纵情宴饮,食鲜疾发逝世。4、孟浩然生当盛唐,少年有用世之志,但政治上困顿失意,以隐土终身。她是个洁身自好的人,不乐于趋承逢迎。她耿介不随的性格和清白高尚的情操,为同时和后世所倾慕。李白称赞她“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赞叹说:“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赠孟浩然》)王士源在《孟浩然集序》里,说她“骨貌淑清,风神散朗;救患释纷,以立义表;灌蔬艺竹,以全高尚”。王维曾画她的像于郢州亭子里,题日:“浩然亭”。后人因尊崇她,不愿直呼其名,改作“孟亭”,成为当地的名胜古迹。可见她在古代诗人中的盛名。孟浩然的一生经历比较简单,她诗歌创作的题材也很狭隘。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其中虽不无愤世嫉俗之词,而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她和王维并称,虽远不如王诗境界广阔,但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三、写作背景孟浩然家在襄阳城南郊外,岘山附近,汉江西岸,名曰“南园”或“涧南园”。题中鹿门山则在汉江东岸,沔水南畔与岘山隔江相望,距离不远,乘船前往,数时可达。汉末著名隐士庞德公,因拒绝征辟,携家隐居鹿门山,从此鹿门山就成了隐逸圣地。孟浩然早先一直隐居岘山南园的家里,孟浩然四十岁赴长安谋仕不遇,游历吴、越数年后返乡,一心追慕家乡先贤庞德公的行迹,特为在鹿门山辟一住处。偶然也去住住,其实是个标榜归隐性质的别业,因此题曰“夜归鹿门”,虽有纪实之意,而主旨却在标明这首诗是歌咏归隐的情怀志趣。四、,整体感受诗歌的意韵与情感。2、看注解,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