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大黄中蒽醌类成分的提取、分离和鉴定实验目的(1)熟悉蒽醌类成分的提取分离方法(2)掌握pH梯度提取法的原理和操作技术(3)学习蒽醌类化合物鉴定方法实验器材材料及试剂:大黄粗粉、浓硫酸、NaHCO3、Na2CO3、NaOH、浓盐酸、乙酸乙酯、石油醚、乙醚、普通滤纸、薄层层析硅胶板(×10cm)、广泛PH试纸、剪刀、铅笔、尺子、点样毛细管、样品管等。仪器:500mL圆底烧瓶、球形冷凝管(30cm)、橡皮管、烧杯、滴管、层析缸(广口瓶)、250mL分液漏斗、布氏漏斗、抽滤瓶、水浴锅、集热式磁力搅拌器、磁子、循环水式多用真空泵、铁架台等。实验原理大黄为蓼科植物,味苦,性寒,具有泻热通肠、凉血解毒、逐瘀通经等功效。其主要成分为为蒽醌化合物,含量约为3%~5%,大部分与葡萄糖结合苷,游离苷元有大黄酸、大黄素、芦荟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等。其中,大黄酸具有羧基,酸性最强;大黄素具有β-酚羟基,酸性第二;芦荟大黄素连有羟甲基,酸性第三;大黄素甲醚和和大黄酚的酸性最弱。根据以上化合物的酸度差异,可用碱性强弱不同的溶液进行梯度萃取分离。大黄酸R1=HR2=COOH大黄素R1=CH3R2=OH芦荟大黄素R1=CH2OHR2=H大黄素甲醚R1=CH3R2=OCH3大黄酚R1=CH3R2=H实验内容大黄素的提取、分离流程图大黄粗粉10g20%H2SO4150ml加热1h,抽滤、干燥滤饼150ml乙醚回流提取1h乙醚层5%NaHCO3萃取水层(紫红色)乙醚层HCl5%Na2CO3大黄酸沉淀(粗品)水层(红色)%NaOH大黄素沉淀(粗品)水层(红色)芦荟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沉淀(混合物)(1)酸水解:称取大黄粗粉10g,加20%H2SO4水溶液150mL,在水浴上加热1小时,放冷,抽滤,滤饼用NaOH溶液洗至近中性(pH约为6),于70℃干燥后,研碎,置250mL圆底烧瓶中,加入乙醚150mL回流提取1小时(调45℃,回流即可),得到乙醚提取液。(2)蒽醌类成分的提取:乙醚提取液经薄层层析检查有大黄酸、芦荟大黄素、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和大黄酚。薄层板为硅胶—CMC粘合板,展开剂为石油醚(60~90℃):乙酸乙酯(7:3)近水平或直立展开,在可见光下,可看到四个斑点。其中最上面黄色斑点为大黄酚和大黄素甲醚的混合物,在此条件下,不能分开,其余3个斑点依Rf值(由大到小)的顺序是大黄素(橙色斑点)、芦荟大黄素(黄色斑点)、大黄酸(黄色斑点),记录图谱并计算Rf值。(1)将乙醚提取液加入250mL分液漏斗中(使用前先检漏),以35mL5%NaHCO3水溶液萃取三次,乙醚层经薄层层析检查(展开剂同上),指示已提尽大黄酸后,合并三次NaHCO3萃取液,用浓盐酸酸化至PH2-3左右,析出大黄酸沉淀。(注意:加酸时应缓慢加入,以防酸液溢出,如出现分层现象,需将上层乙醚蒸去才能析出固体)。抽滤后,刮下颗粒并称重。(2)经5%NaHCO3水溶液萃取后的乙醚层,继以35mL5%Na2CO3水溶液萃取三次,乙醚层经薄层检查(展开剂同上),指示已提尽大黄素后,合并三次Na2CO3萃取液,用浓盐酸酸化至PH2-3左右,析出大黄素沉淀。(酸化时注意操作同前)。抽滤后,刮下颗粒并称重。(3)经5%Na2CO3水溶液萃取过后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