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doc

格式:doc   大小:32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doc

上传人:书犹药也 2020/3/18 文件大小:3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呼吸衰竭简称呼衰,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换气功能严重障碍,以致在静息状态下亦不能维持足够的气体交换,导致低氧血症伴(或不伴)高碳酸血症,进而引走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和相应临床表现的综合症。由于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明确诊断需依据动脉血气分析,若在海平面、静息状态、呼吸空气条件下,动脉血氧分压(PaO2)<60mmHg,伴或不伴二氧化碳分压(PaO2)>50mmHg,并排除心内解剖分流和原发于心排血量降低等因素所致的低氧血症,即可诊断为呼吸衰竭。【病因与发病机制】(一)病因引起呼吸衰竭的病因很多,参与肺通气的肺换气的任何一个环节的严重病变,都可导致呼吸衰竭,包括:①气道阻塞性病变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症哮喘等,引起气道阻塞和肺通气不足,导致缺氧和CO2潴留,发生呼吸衰竭;②肺组织病变如重症肺炎、肺气肿、肺水肿等,均可导致有效弥散面积减少、肺顺应性减低、通气/血流比例失调,造成缺氧和CO2潴留;3肺血管疾病如肺栓塞可引起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导致呼吸衰竭;④胸廓与胸膜病变如胸处伤造成的连枷胸、胸廓畸形、广泛胸膜增厚、气胸等,造成通气减少和吸入气体分布不均,导致呼吸衰竭;⑤神经肌肉病变如脑血管疾病、脊髓颈段或高位胸段损伤、重症肌无力等均可累及呼吸肌,造成呼吸肌无力或麻痹,导致呼吸衰竭。(二)、弥散障碍、肺泡通气/血流比例失调、肺内动-静脉解剖分流增加和氧耗量增加五个主要机制,使通气和(或)换气过程发生障碍,导致呼吸衰竭。(1)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脑组织耗氧量大,约为全身耗氧量的1/5~1/4,因此对缺氧十分敏感。一般供氧完全停止4~5分钟即可引起不可逆的脑损害。缺氧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取决于缺氧的程度(表1)和发生速度。表1缺氧程度对中枢系统的影响PaO2(mmHg)临床表现<60注意力不集中、视力和智力轻度减退<40~50头痛、烦躁不安、定向力和记忆力障碍、精神错乱、嗜睡、谵妄<30神志丧失甚至昏迷<20数分钟即可出现神经细胞不可逆转性损伤(2)对循环系统的影响:缺氧和CO2潴留均可引起反射性心率加快、心肌收缩力增强、心排血量增加。同事可使交感神经兴奋,引起皮肤和腹腔器官血管收缩,而冠状血管主要受局部代谢产物的影响而扩张,血流量增加。(3)对呼吸的影响:缺氧和CO2潴留对呼吸的影响都是双向的,既有兴奋作用又有抑制作用。(4)对消化系统和肾功能烦的影响:严重缺氧可使胃壁血管收缩,胃黏膜屏障作用降低。而CO2潴留可增强胃壁细胞碳酸酐酶活性,使胃酸分泌增多,出现胃肠黏膜糜烂、坏死、溃疡和出血。(5)对酸碱平衡和电解质的影响:严重缺氧可抑制细胞能量代谢的中间过程,使能量产生降低,并产生大量乳酸和无机磷,引起代谢性酸中毒。【分类】1按动脉血气分析分类①I型呼吸衰竭:又称缺氧性呼吸衰竭,无CO2潴留。血气分析特点:PaO2<60mmHg,PaCO2降低或正常,见于换气功能障碍疾病。②Ⅱ型呼吸衰竭:又称高碳酸性呼吸衰竭,即有缺氧,又有CO2潴留,血气分析特点为:PaO2<60mmHg,PaCO2>50mmHg,系肺泡通气不足所致。2按发病急缓分类①急性呼吸衰竭:由于多种突发致病因素使通气或换气功能迅速出现严重障碍,在短时间内发展为呼吸衰竭。②慢性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