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
文档名称:

临床医学毕业论文中医药抗乙肝病毒的研究进展.doc

格式:doc   大小:84KB   页数:1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临床医学毕业论文中医药抗乙肝病毒的研究进展.doc

上传人:ttteee8 2020/3/19 文件大小:8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临床医学毕业论文中医药抗乙肝病毒的研究进展.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XX大学毕业论文中医药抗乙肝病毒的研究进展2014年6月25日中医药抗乙肝病毒的研究进展【关键词】医学,屮国传统;肝炎病毒,乙型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BVims,HBV)感染至今仍是世界性的医学难题,它是嗜肝HBV引起的一种高发病率、高病死率的传染病。据统计,H前全世界大约有20亿人感染过HBV,[1]。,每年有30〜50万人死于HBV引起的肝破化或肝癌。因此,抗HBV药物研究一直是防治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的重点[2]。屮国传统医药博大精深,一些单味屮药和屮药复方治疗HBV感染疗效肯定,II毒副作用轻,是亟待开发的理想药物。笔者就近年来屮医药抗HBV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1现代医学对HBV感染的认识HBV属嗜肝DNA病毒科,为环状部分双链DNA分子。HBV侵入人体后,首先与肝细胞膜上的受体竣基肽酶D结合,脱去外膜穿入肝细胞质内,然后再经衣芫蛋白的磷酸化而脱去衣壳,部分双链环状HBV-DNAiffl-入肝细胞核内,在宿主酶的作用下,以负链DNA为模板延长正链,修补正链屮的裂隙区,cDNA),DNA为模板,在宿主RNA聚合酶II的作用下,转录成几种不同长短的mRNA,其'|«-DNA序列上全部遗传信息,称为前基因组RNA。前基因组RNA进入肝细胞质,再次作为模板,在HBV逆转录稱作用下,合成负链DNA;再以负链DNA作为模板,在HBV-DNA聚合酶作用下,合成正链DNA,形成子代的部分双链环状DNA,最后装配成完整的HBV,释放至肝细胞外。胞质屮的子代部分双链环状DNA也可进入肝细胞核内,cDNA半衰期长,很难从体内彻底清除[3]。2屮医学对HBV感染的认识祖国医学屮虽无“病毒性肝炎”的病名,但有关黄疸、胁痛、积聚、鼓胀、肝瘟等病症的记载与乙肝发病颇相似,现代的屮医认为乙肝更近似于传统医学记载的“肝瘟"。有关“肝瘟”的记载始于《内经》,突出于明末清初的温病学家吴又可的《瘟疫论》,他在该书屮指出“夫瘟疫之为病,非风非寒非暑非湿,乃天地间别有一种并气所感=“无形可求,无象可见,况无声,复无臭”,“大约病遍于一方,延门合户,众人相同"。该论述与现代医学中HBV的传染性特异的嗜肝性相符[4],故而不少医家认为乙肝的根本原因是感染某种专一的瘟疫毒邪,又兼夹其他邪气如湿热瘀等相挟为患。周仲瑛等[5]认为湿热疫毒是乙肝致病的主要原因,痰浊瘀血是乙肝发病后的病理产物,湿、热、毒、痰、瘀则贯穿乙肝发病的始终。苏和平⑹认为HBV是一•种嗜肝湿热病毒,常犯肝并累及脾、胃、肾,其病机特性主要体现在传染流行性、定量性、择位性、酿湿性、化火性、伤阴性、出血性、变异性、免疫性,从而导致肝疏泄失常,脾胃运化失常而出现一系列肝郁脾虚症状。梁秉屮等[7]认为HBV的病机是湿热疫毒蕴伏肝脏,肝脾肾亏虚,二者互为因果,影响疾病的发展变化与转归。,全草入药,有平肝清热、利水解毒之功效,主治肠炎、痢疾、传染性肝炎、尿路感染等。张学文[8]选用叶下珠、贯众、茵陈、板蓝根等清热解毒;配伍黄罠、灵芝以扶正固本;丹参、III楂以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白芍、五味子柔肝、敛肝,从而使正气复、瘀毒祛,肝气舒,脾气调。在临床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