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5
文档名称:

2011浙江申论热点及优秀范文.doc

格式:doc   页数:2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2011浙江申论热点及优秀范文.doc

上传人:fy5186fy 2016/3/2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2011浙江申论热点及优秀范文.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应对气候变化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着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关系到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要完善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法律和政策,加快形成可持续发展体制机制。落实节能减排工作责任制。开发和推广节约、替代、循环利用和治理污染的先进适用技术,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保护土地和水资源,建设科学合理的能源资源利用体系,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发展环保产业。加大节能环保投入,重点加强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加强水利、林业、草原建设,加强荒漠化石漠化治理,促进生态修复。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为保护全球气候做出新贡献。解析:各位考生应当充分理解“生态文明”的概念,认识到这一概念提出的重要意义以及它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关系。资源、环境是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对我们这样一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来说,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尤为重要。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环境承载能力较弱,且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的发展阶段,面临的资源环境压力较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经济实力、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显着提高。但由于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国经济结构不合理、发展方式相对粗放,使得我们在实现发展的同时也付出了较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一些地区为实现经济发展,甚至出现了比较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问题,群众对此反映比较强烈。发达国家上百年工业化过程中分阶段出现的环境问题,在我国已经集中出现。随着经济快速增长和人口不断增加,经济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工业化不断推进,居民消费结构逐步升级,城市化步伐加快,资源供需矛盾和环境压力将越来越大。克服资源短缺的“瓶颈”制约,解决环境污染和生态问题,切实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将有利于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有利于带动环保和相关产业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增加就业;有利于提高全社会的环境意识和道德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和延长人均寿命;有利于维护中华民族的长远利益,为子孙后代留下良好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因此,在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历程上,一定要充分认识切实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坚定不移地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浙江农民增收(途径)之我见党的十七大提出,解决好“三农”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农民收入是“三农”问题的核心。农民增收途径又直接关系到农民收入。改革开放以来,浙江农民充分利用体制与机制的优势,艰苦创业,开拓创新,使农村经济社会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已连续23年位居全国各省区第一位。但由于我国长期按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发展,在“三农”问题上的经济社会政策不连贯,以及财政二次分配不够科学等,导致城乡之间的差距在进一步扩大,部分农村地区没有公平享受浙江改革开放取得的成果。一、浙江农民收入现状(一)浙江农民收入保持增长。从1996-2006年,各年份保持不同程度的增长,%,,。表现为不同年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增幅波动大,多数年份的增幅低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GDP年均增长率差距较大。(二)收入结构渐趋稳定。1996-2006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中的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收入、%、%%,十年来工资性收入、财产性和转移性收入所占比重呈逐年上升态势,而家庭经营收入所占比重不断下降,收入结构发生较大变化。2004年以来,中央支农惠农政策力度不断加大,农业收入增长加快,家庭经营收入比重下降幅度趋缓,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收入、转移性和财产性收入所占比重相对稳定。(三)收入水平继续列全国各省、市、区前列。2006年浙江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列上海、北京之后,居第三位。2006年,,财产、,。(四)浙江农民增收的主要经验。。农村剩余劳动力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