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一编制依据1、《沪蓉国道主干线湖北宜昌至xx高速公路两阶段施工图设计》(K192+200~K195+000路段方案优化设计图)2、《沪蓉国道主干线湖北宜昌至xx高速公路监理实施细则》(修订本)3、《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J042-94)4、《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80/1-2004)5、《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JTJ076-75)6、本标段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二隧道概况一、xxx隧道工程简介:xxx隧道位于xx市xx镇,是一座小间距隧道,中间岩柱净宽5米。右洞起止桩号为:YK193+608~YK194+360,长752米,左洞起止桩号为:ZK193+606~ZK194+,,属中隧道。隧道左洞进口位于R=1000m(左偏)曲线上,出口位于R=1000m(右偏)曲线上。%单向坡。隧道右洞进口位于R=850m(左偏)曲线上,出口位于R=1000m(右偏)曲线上,%单向坡。隧道洞室右洞Ⅳ类围岩404米,%,Ⅲ类围岩70米,%,Ⅱ类围岩278米,占隧道37%。左洞Ⅳ类围岩404米,%,Ⅲ类围岩70米,%,Ⅱ,占隧道37%。围岩为软质泥质粉砂岩,裂隙发育,但由于其发育较小,对隧道影响比较小。进出口围岩风化严重,应做好相应支护措施。进口端:地形比较平缓,设计采用斜切式洞门接明洞通过,减少开挖,尽可能与原环境协调。出口端:地形左低右高(面对洞门方向),采用端墙式洞门接一段距离明洞,增加建筑美感。设计中右洞口洞门与左洞门均选择在同一断面,洞门显得开阔、壮观。洞口边仰坡防护采用绿色防护,均采用浆砌片石骨架植草与喷播植草。必要时采用挂网锚喷支护,φ8钢筋网间距20×20cm,锚杆采用φ22普通砂浆锚杆,×。C20喷射混凝土厚15cm。本隧道采用复合式衬砌。初期支护由湿喷混凝土(网喷混土)、锚杆与钢拱组成。二次衬砌根据围岩类别不同分别采用钢筋混凝土或混凝土衬砌。由于隧道是小间距分离式隧道,在结构设计上作了多处加强:Ⅱ类围岩采用20b工字钢支撑,;锚杆采用中空注浆锚杆;二次衬砌厚度增加至50厘米;Ⅲ类围岩设置了钢支撑,钢支撑采用φ20格栅钢架,钢支撑间距为1米。考虑围岩预留变形量,Ⅱ类围岩10cm,Ⅲ类围岩7cm,Ⅳ围岩5cm。隧道各类复合衬砌主要支护参数与衬砌结构见下表。复合式衬砌初期支护采用C20喷射混凝土,二次衬砌采用C25防水混凝土或C25防水钢筋混凝土,洞内沟管采用C25混凝土,仰供回填采用C10混凝土。直径d<12MM自由钢筋采用Ⅰ级钢筋,直径d≥12MM钢筋及锚杆采用Ⅱ级钢筋;长管棚采用φ108mm、壁厚6mm热轧无缝钢管,超前小导管采用外径42mm、。衬砌段系统锚杆均采用RD25-5中空注浆锚杆,锚杆杆体外径25mm,壁厚5mm,超前锚杆采用RD25-5中空注浆锚杆。;肓沟为TR加劲型软式透水管。隧道复合衬砌结构参数表围岩类别衬砌类型初期支护模筑砼预留喷砼径向锚杆钢筋网二次衬砌仰拱变形量(cm)C20砼(cm)直径(mm)单根长(cm)间距(cm)直径(mm)间距(cm)C25砼(cm)C25钢筋砼(cm)C25砼(cm)C25钢筋砼(cm)ⅡS21025φ25400100*75φ820×205050ⅢS3722φ25400100φ820×204545ⅣS4510φ25300140*140φ820×(宽)×(高)米,,,,,在检修道下各设一个尺寸为90×55cm电缆槽,路缘带下各设置45×50cm矩形排水沟,余宽范围内设40×30cm电力电缆槽。本隧道洞内最大超高为3%,此时隧道净空断面仍然可以满足建筑限界旋转后要求。超高设置办法是行车道中线与路面交点为不动点,路面及建筑限界绕此点旋转,形成不同超高。二、地形地貌、气象、地震xxx隧道区地貌属中低山风化剥蚀地形,~768之间,自然坡脚xx向50°左右,地表植被较发育;宜昌向15°~20°,地表为山地耕地。出露基岩为三叠系巴东组紫色泥岩,粉砂质泥岩,粉砂岩。隧址所属区域属亚热带在陆性夏热潮湿气候区,光照充足,具明显大陆性气候特征。年平均气温在15°左右,极端最高气温可达40°以上,极端最低气温为-16°~-14°左右;年平均降雨量1338mm~1500mm。降雨量多集中于7、8两月,约占全年降雨量50%,日降雨量可达100~300mm,是湖北省暴雨比较集中地区之一。本区地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