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5
文档名称:

波形护栏施工组织设计.doc

格式:doc   大小:60KB   页数:1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波形护栏施工组织设计.doc

上传人:中华文库小当家 2020/3/21 文件大小:6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波形护栏施工组织设计.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泉三高速公路波形梁钢护栏质量控制江 建(福建省交通科学技术研究所,福州35004)摘 要波形梁钢护栏是高速公路安全设施主要组成部分。本文简要介绍了泉三高建公路波形梁钢护栏施工质量控制基本要点,对于提高钢护栏施工质量,美化环境有着一定借鉴作用。关键词高速公路 波形梁钢护栏 施工 质量控制1  概 述泉州至三明高速公路全长约265km,是国家重点公路干线泉州至毕节、天津至汕尾在福建省重要路段,也是福建省“两纵四横”高速公路网重要组成部分。其泉州段起点处居滨海冲(海)积平原地貌,由东南向西北跨越戴云山脉,属中低山-丘陵-重丘地貌,地形起伏较大。本段高速公路设计采用两种标准:一是起点晋江至永春段(62km),为平原微丘区设计标准,采用双向六车道,计算行车速度为100km/h;另一是永春至终点段(49km),为重丘山岭区设计标准,采用双向四车道标准,计算行车速度为80km/h。波形梁钢护栏是高速公路安全设施主要组成部分,除了提供道路保护、减轻潜在事故破坏程度外,同时还兼有装点美化高速公路作用。在施工中应使平纵线形很好组合,并与高速公路周围景观相协调,使司乘人员视觉与心理反映保持平衡,确保行驶舒适感与安全感,因此其施工质量控制得如何,将直接影响到高速公路整体功能。笔者通过对泉三高速公路泉州段波形梁钢护栏产品进场检验与施工质量控制,总结出钢护栏质量控制基本要点,介绍如下。2  产品进场检验泉三高速公路泉州段采用热浸镀锌波形梁板与Φ140圆管立柱。产品进场检验是质量控制第一道关,按JT/T281-2007《高速公路波形梁钢护栏》标准技术指标与频率进行抽样检验,包括原材料力学性能、几何尺寸、外观、镀锌层质量等,经检验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波形梁板及立柱技术要求参见表l。表1 波形梁板及立柱技术要求项次检查项目规定值或允许偏差检查方法与频率1波形梁钢护栏标称长度(mm)4320±5每200片抽查1片,用尺测量3820±43320±42820 2320 标称厚度(mm)3±,用尺,距端部100mm测量标称宽度(mm)310 每200片抽查1片,用尺测量平面、立面翘曲(mm/m),用样板测量2立柱长度(mm) 每200根抽查1根,用尺测量厚度(mm)±(mm/m)≥61μm测厚仪检测,抽检20%锌层平均厚度≥85μm锌层均匀性均匀、一致硫酸铜溶液,抽检20%锌层附着性不脱离、不凸起锤击试验,抽检20%4外观表面具有均匀完整涂层,颜色一致,表面具有实用性光滑,无流挂、滴瘤或多余结块,观且无漏镀、露铁等缺陷。检查100%5力学性能指标必须符合GB700规定Q235牌号钢技术要求。3  施工质量控制在施工现场,应根据交通部颁发《公路交通安全设施施工技术规范》(JTG F71-2006)与《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04),严格进行质量控制。在整个施工期间,施工质量控制重点应围绕(JTGF80/1-2004)实测项目内容,详见表2。表2  波形梁钢护栏实测项目项次检查项目规定值或允许偏差检查方法与频率1立柱外边缘距路肩边线距离/mm±20直尺;抽检10%2立柱中距/mm±5直尺;抽检10%3立柱竖直度/mm±5垂线,直尺;抽检10%4护栏顺直度/mm±5拉线,直尺;抽检10%5横梁中心高度±20直尺;抽检10% 顺直度控制顺直度是检测钢护栏线形是否顺达、美观关键指标。顺直度必须在立柱放样、测距定位时进行控制。立柱放样应以固定道路设施如桥梁、通道、中央分隔距可能会产生间距零头数,可通过分配法将其调整至多根立柱。通过使用经纬仪、水准仪等测量仪器以确保放样准确,得证护栏线形。纵向测量放样时,首先应根据图纸及规范要求对整体线形进行统筹考虑。直线段以100m为一段落放线,有弧度地段以60m为一段落放线,然后以每10m或8m间距测定控制点;控制点处用铁钉将线绳固定并拉直,观察其线形是否流畅,是否与路形相一致。在弯道段内布点,可采用累叠法寻找平顺流畅线形,如图l所示。C’C(B’)B(A’)A线绳定位后,按照4m(2m)间距及路面宽度测定柱位,结合立柱竖直度而达到立柱顺直度,波形梁在安装期可分三步对线形进行调整:①初步调整;②局部段调整;③整体线形细调,从而确保挂板后护栏整体顺直度。图1   立柱竖直度控制立柱竖直度控制分两步(1)在施工中控制。立柱在打入过程中必须于前后、左右方向反复用水准尺检测其竖直度。如有偏差,应立即进行调整,使其与打入密实度成正比;针对不同路基采用与之相对应桩锤重量,在打桩初始阶段,应用较缓慢速度锤击立柱,同时注意控制锤击频率。(2)立柱打入后检查与调整。立柱打入后,在检查与调整过程中对打入立柱局部竖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