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9
文档名称:

西南交通大学修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意见.doc

格式:doc   大小:326KB   页数:1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西南交通大学修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意见.doc

上传人:sssmppp 2020/3/21 文件大小:32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西南交通大学修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意见.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西南交通大学修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意见(讨论稿)为适应国家经济、科技、文化和社会发展对各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需要,落实《西南交大“十一五”发展规划》,进j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深化学分制教学管理制度的改革,构建研究型大学本科人才培养体系,学校决定进行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对此,提出以下几点原则意见。一、 指导思想:1、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的和谐发展观,坚持而向现代化、而向世界、而向未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创新教育、素质教育、终身教育理念,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研究型人才。2、 继续实施通识教育基础上的宽口径专业培养模式,按照“加强通识基础,拓宽学科基础,凝练专业主干,灵活专业方向”的总体思路,加强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注重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贯通。3、 以学生能力培养为主线,完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自主研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精炼课堂教学,强化实践教学,开放自主研学,突出学生获取运用知识与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4、 根据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对人才多样性的需要和我校学科专业的不同特点,坚持分类指导,积极推进多规格、多类型、个性化的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完善学分制为学生自主学****提供更大的选择空间。二、 基本原则1、 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知识、能力、索质协调发展以培养徳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创新人才为H标,重视思想道徳品质、科学文化素养与健康人格培育,重视传授宽厚新的综合基础知识,重视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2、 课程体系整合优化进一步处理好通识教育基础、大类学科基础、专业主干与专业方向课程的关系,处理好理论与实践、主干学科与相邻学科、课内与课外、教与学等方面的关系。重新审视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起点,注意知识内容的基础性、系统性与先进性,加大原有课程的整合力度,增加新型研讨课程、项H专题课程,提高课程的综合化和现代化程度。注重研究国际高水平大学的课程体系,开发国际合作办学计划,构建学分互认课程,搭建联合培养课程平台。研究国际公认的高等教育专业认证基本要求,学****借鉴其先进合理的课程标准,适应国际互认要求。各院系要重点建设好大类学科基础课程平台,鼓励高水平教授领衔建设大类学科基础课程。耍尽量按照相通的学科设置共同的学科基础课程,建设由8—12门课程构成的院级平台课程:鼓励跨院系共建共亨人类学科基础课程。打通全校性公选课与人文、管理等大类学科基础,优化通识教育课程资源,提高优质课程共亨水平。在校院两级基础课程平台上,继续凝练专业主干课程,以二级学科口径为主,按照专业内核要求,精炼教学内容,追踪学科前沿和实际应用。要尽量按照行业要求和国际专业认证标准设立课程,体现专业素质的国际基本规范;要尽量与研究生课程打通,反映学校、学科的特色,形成竞争优势;要尽量采用双语教学,进行研究探索性教学,注重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注重使用最新技术处理实际热点问题。在此基础上,构建由6门左右课程组成的专业主干课程(群)。按照灵活专业方向的原则开设专业方向课程。鼓励教师紧跟学科发展和实际需要结合科学研究灵活开设模块化专业课程组,鼓励邀请具有丰富实务经验的企业和社会精英来校开设模块化专业课程:鼓励高年级木科生选修研究牛课程,鼓励跨专业选修课程;鼓励开设有利于学生自主研学的相关专题课程,使学生具有明显的专业特长。3、 增加选修课程,建立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教学计划要增加学生选择空间,要充分利用我校以工为主,工、理、管、经、文、法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大学的优势,丰富选修课程资源,研究制订辅修专业、双专业和双学士学位培养方案。进一步完善“茅以升班”、“詹天佑班”等创新人才培养方案,同吋增强培养方案的灵活性,为开展“3+1”应用研究型人才培养创造条件。要创造条件开设跨专业、跨校学****计划,在某些专业允许学生按照学期或学年跨专业、跨学校、跨国学****4、 加强创新思维、创新方法与创新能力培养将创新教育贯穿于本科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在课程体系的构建、教学内容的更新及教学方法的应用方而体现时代性、先进行和发展性,搭建创新教学平台,注重学科交叉融合,开设创新课程加强创新理论与创新方法的教育,鼓励学生多渠道获得创新学分,促进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培养。5、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突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按教高(2007)2号文件要求,列入教学计划的各实践教学环节累计学分(学吋),人文社会科学类专业一般不应少于总学分(学吋)的15%,理工农医类专业一般不应少于总学分(学时)的25%o为真正将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落到实处,各学院要加快实验内容的改革,按学科、专业大类优化实验教学内容,不断提高综合性、设计性、工程实践性、研究探索性实验的比例。进一步深化实验教学改革,建立多层次、模块化、开放式的实验教学体系。要积极推进实验教学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