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5
文档名称:

【课外读物类】中小学生新视野百科知识丛书历史新视野百科知识.pdf

格式:pdf   页数:7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课外读物类】中小学生新视野百科知识丛书历史新视野百科知识.pdf

上传人:中国课件站 2011/7/22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课外读物类】中小学生新视野百科知识丛书历史新视野百科知识.pdf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历史新视野百科知识
古代政体

我国古代任免调动官吏的称呼

我国古代封建王朝通过各种方式选取官吏,对其任免调动有种种称呼,
一般有以下几种:
任命官吏的总称是授。具体又分:
()拜:由皇帝正式授与官职(多属初任),通常称“拜”。如《廉颇
蔺相如列传》:“拜为上卿”。
()除:皇帝再次任命官职称“除”。如文天祥《指南录后序》:“予
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册命或命:皇帝任命官员有时要写到简册上存档,叫做“册命”,
简称“命”。
官职的升降调动:
()迁:一般指升职。如《张衡传》:“再迁为太史令。”
()稍迁:是逐步升职。还有“超迁”、“超擢”,指超级提拔。如《谭
嗣同》:“皇上超擢四品卿衔军机章京。”
()左迁:古代尊右卑左,所以称贬职为“左迁”,也称“左转”、“迁
谪”。如《琵琶行》:“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后
汉书》有“坐公事左转议郎。”
()被流放或贬职有时还称“谪”。如范仲淹《岳阳楼记》:“膝子京
谪守巴陵郡。”
()徙或转:调任品秩相同的官叫“徙”,也称做“转”。如《张衡传》:
“再转复为太史令”。
官员任职地方的调动:
()入:由地方官调任中央或京师官称“入”。
()出:由中央官调任地方官称“出”,有时也称“出官”或“放”。
如《张衡传》:“出为河间相”。
对官员撤职、治罪:
()罢:撤去职务一般称“罢”。如《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窦
太后大怒,乃罢逐赵绾、王臧等。”
()夺:撤职有时又往往加以治罪称“夺”。如《书博鸡者事》:“使
者遂逮守,胁服夺其官。”
()黜:废除或贬退官职称“黜”。如《史记·屈原列传》: “屈平既
黜”。

古人的履历书

古代把履历叫做“脚色”,简你“色”。“履历”一词始于北魏。其意
是指人的资格、职位和经历。
填写履历书或履历表则源于唐宋。其中要详细叙述祖籍、个人经历、社
会关系、年龄和形体相貌等。当时的目的有二:一是证明身分,防止假冒;
二是朝廷掌握官员经历,以便升迁任用。宋钱易《南部新书》云:唐时“吏
部常式,举选人家状(履历)须云中形、黄白色、少有髭。或武选人家状云
长形、紫黑色,多有髭。”清赵翼《陔余丛考》说:宋“太宗谓宰相曰:朕
欲择转运使,所患不知其人履行,可令德骧(雷德骧)录京朝官履历功过之
状、以便引对”。从前人记载看,古人填写履历似乎更重形体外貌。清钱泳
《履园丛话》载:胡希吕视学江苏,对生员考察甚详,有须若填成微须即不
准入场。考生沈廷辉,填微须,担心有须与微须无严格界限而被逐,便托人
将微须改成有须。届时听说被托之人外出,极为焦虑。为保险起见,将须剃
光。谁知唱名时,册上微须已改成有须,故被认为是冒名者,逐出门去。

清代官员的离职方式及待遇

清代官员在什么情况下结束其政治生涯?在《大清会典事例》中有每隔
三年对任职于中央和地方官员进行一次考核,其中有“年老有疾者致仕”的
条文。其离职方式有如下几种:
因病离职。封建时代,居官可以享受到许多特权,因而贪位恋权是官
僚中比较普遍的现象。但也有些官员因疾病缠身,无法料理政务,而主动请
求离职的。乾隆年间内阁大学士徐本、刑部尚书钱际群都是因病而离职的。
总的来看,以病离职者年龄都比较大,不过,也有不小人不到岁。嘉庆时,
巡抚梁章钜岁便“养疴归田”。
以老告归。清政府虽没有制订明确的离职年龄界线,而客观上官员在
六旬、七旬之间,精力、体力均感不足,因此请求离职还乡者较多。
罢职还乡。官员在任政绩不佳,特别是因某事处理不妥造成不良后果,
都可能被皇帝罢黜。罢免者有的可能被重新起用,而其中有不少人由于与钦
定案件有关,出山希望不大。一些人在罢免时就讲明“永不叙用”,只好终
身穴居乡里。
为养亲而离职。清代规定,在职官僚的父母、祖父母年龄达岁以上,
身旁无人照顾,允许其离职回家侍养。
官场不得意而去职。封建时代官场黑暗,一些正直官僚无法立足;有
的因得罪上司以至皇帝,感到升迁无望,便找借口离职。乾隆时,湖南学政
卢文昭以条陈公事失当被降三级,后请求侍养家亲,当事著述。
强令休致。这也是罢官的一种形式。官员虽有过失,却不严重;或者
帝王认为其失去利用价值。为了保全官员体面,皇帝便以年老体弱为由令其
致仕。
清代官僚们离职以后,清政府采取一些优待政策,酬谢他们为封建王朝
效尽犬马之劳。据《光绪会典》指出:“凡官年老告休者,则令致仕;大臣
予告者或加衔,或食俸皆出特恩。”皇帝特别赏识的官僚一旦致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