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古建筑名词解释.doc

格式:doc   大小:28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古建筑名词解释.doc

上传人:书犹药也 2020/3/22 文件大小:2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古建筑名词解释.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附录1古建筑名词解释必须说明的是,本篇并不是一个完整的古建筑名词解释汇编,而只是把教材前几章中出现的一些相关名词收录进来,以便读者在遇到这些生疏的术语时不致造成阅读上的障碍。至于第8章、第9章中的大量古建筑名词,由于其内容就是叙述古建筑的结构和详部做法,并配有许多图样,因此在阅读上是不会产生困难的。下面以笔画多少为序,列出名词解释。词目右下角的数字表示此词所在的章。●二画丁头栱(3)位于梁下的半截栱。原由串枋出头部分作成,见图8-9。后成为梁头下的装饰。八架椽(5)宋代房屋进深以椽数呼之,如“四架椽”即四椽之深,“八架椽”即八椽之深。清代则以擦数称呼,如“五檩”即宋之四架椽,“九檩”即宋之八架椽。九脊屋顶(5)即歇山顶。用于殿阁则称九脊殿,用于亭榭、厅堂则称厦两头造。九踩斗拱(5)清式斗拱按出跳数称呼。里外出一跳称为三踩斗拱,出二跳称为五踩斗栱,出三跳称为七踩斗栱,出四跳称为九踩斗栱。牌坊斗栱可多至十一踩。●三画叉手(3)脊桁两侧的斜杆,用以固持脊槫,其形状犹如侍者叉手而立,故名。多见于唐、宋、元、明的建筑上,见图8一9。上昂(5)昂有两种:上昂和下昂。上昂用于室内支承天花或用于平坐下,因昂首向上而得名。下昂用于外檐承挑檐,因昂尖向下而得名。门屋(3)指宫殿、庙宇、邸宅中单独成栋的屋宇有一间、三间、五间……明清北京故宫太和门为九间,等级最高。山花蕉叶(5)用于佛塔、佛龛、经柜等顶部的叶状或如意头状装饰纹样,见图1一46。三朝五门(4)东汉郑玄注《礼记·玉藻》曰“天子诸侯皆三朝”。又注《礼记·明堂位》曰“天子五门,皋、库、雉、应、路”、“诸侯三门”。这就是“三朝五门”的由来。三朝的称谓随时代而变,古称“外朝、治朝、燕朝”,唐称“大朝、常参、入阂”,宋称“大朝、常参、六参及朔望参(每五日及朔、望一参)”。即:大规模礼仪性朝会;日常议政朝会;定期朝会三种。可是一些疏于朝政的皇帝,往往不定期举行朝会,也就无所谓“三朝”之制了。斗子蜀柱(5,8)即在短柱上加一斗。唐宋时常作为一种简洁的支撑体用于木、石栏板上或木构架的补间铺作位置上见图8一6斗栱右图及图8一7栏杆。唐时还常见人字形撑木,上加一斗作补间,今人称之为人字栱,见图8一6斗栱右图。五土五谷(4)五土指东、西、南、北、中五方之土;五谷指稻、黍、稷、麦、菽五种谷物。分心槽(5)是分心斗底槽的简称,宋代殿阁内部四种空间划分方式之一,即以一列中柱及柱上斗栱将殿身划分为前后相同的两个空间。一般用作殿门,如图5-8独乐寺观音阁山门(参见“槽”、“金箱斗底槽”条)。月牙城(4)明清帝陵宝城和方城之间有一小院称月牙城,俗称“哑巴院”。正对方城所筑之墙称为月牙墙(据《刘敦祯文集》二“易县清西陵”)。或称小院为“哑吧院”,而正对方城之墙为“月牙城”(据王其亨《明代陵墓建筑》)。五音姓利(4)唐宋间流行的一种风水术。将天下所有姓氏归属宫、商、角、徵、羽五音,行事凶吉,都依其所定之法为据。如宫、角二姓的墓葬宜用良家丙穴之类。明清此说已不行。方城明楼(4)明清帝陵坟丘前的城楼式建筑,下为方形城台,上为明楼,楼中立庙謚碑。此式始于安徽凤阳明皇陵。皇陵有内外三重陵墙,中间一道陵墙四门如城楼,分别称南、北、东、西明楼,及至南京明孝陵,仅有一座明楼。以后明清各帝陵均大致沿袭孝陵方城明楼形制。月梁(5)天花下面的明袱。为取得柔美的效果,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