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浅谈高中历史问题研讨式教学方式历史课程标准特别强调“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核心,注重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和方法,使学牛学会学习,鼓励学牛通过独立思考和交流合作学习历史,培养发现历史问题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养成探究式学习习惯/随着创新教育的发展,问题研讨式教学法已得到普遍推广,而历史学科由于自身特点决定,在课堂上合理、巧妙地设问置疑,创设有意义的问题情境,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各种思维品质都有着更为显著的效果。因此我们认为合理、巧妙地设问置疑是历史课堂教学模式创新的关键。我们尝试过的课堂设问置疑有以下几种方式:一、 对抗式提问即提出一些学术界没有定论的开放性问题,让学生自由讨论或辩论,调动学生参与到历史研究屮来。如:①古希腊时代的雅典民主制是真正的民主,还是虚伪的民主?②你认为洋务运动的作用,应以肯定为主,还是以否定为主?③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原因有“欧风美雨说”、“本土生长说”两种观点,你同意哪一种?请说明其理由。这些题目讨论的结果,必须是开放式的,没有绝对定论,只要学生能自圆其说即可。二、 拓展式(联想式)提问由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古迹拓展联想到今天的现实问题。如:①宙李自成兵败退出北京城,分析农民起义失败原因拓展联想到1949年毛泽东率中共中央机关进京途中所说的一段话:“我们这是去进京赶考,我们一定要考好,决不能当李口成!”提问:毛泽东的这段话寓意着什么?读后你有何感想?②由H本在沦陷区的残暴统治史实联想到今天FI本纂改历史,修改教科书,掩盖侵华罪行。提问:对此你有何看法?日本这样做的冃的是什么?我们应该怎么办?③由古代的变法联想到今天的改革,如讲商鞅变法的结局,联想到朱鎔基看话剧《商鞅变法》时曾潸然泪下,说“改革总是要付出代价的”。提问:朱谿基总理的话表达了他一个怎样的信念?变法成败的决定因素是什么?从中认识历史发展的根本规律。④由古人的豪言壮语联想到今天我们应该怎样做人做事,立志立言立功。这种做法多用于思想教育,丿力史课中有大量这样的题材。三、体验式提问即将学生置于丿力史情境中,让他们模拟当事人寻找解决丿力史问题的方法,以此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创新能力,提高学主的表达能力。提问一般为“假如你是xxx,你会怎样做?”如:①南宋岳飞抗金取得重大胜利时,朝廷却下令班师,岳飞痛心疾首、泪流满而,说“十年之功,毁于一旦〃。设问:假如是你,你会怎样做?接下來继续追问:岳飞又是怎样做的?原因是什么?②西安事变时张杨扣押了蒋介石,设问:假如你是当时的红军战士,你认为应怎样处理蒋介石?③体验式提问还可演绎为角色体验、角色扮演等。如:假如我是出席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我会怎样做?“假如我是北京人,我的一天会是怎样渡过的?”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一是问题的指向性应非常明确。如,有的老师这样提问“皖南事变发生后,你会怎么办?”结果学生回答我会参军、入党,与解决皖南事变没有直接联系。因此,提问应改为“假如你是当时的新四军战士,你认为应怎样解决皖南事变?”二是要营造宽容的民主气氛。不管学生讲什么,不要扣帽子,教师应相机而动,引导学生紧扣主题,得出正确结论。四、 反问式提问(逆向思维提问)如:讨论国共合作的意义时,反问“如果不建立国共合作中国会是什么样?”由反面论证來得出正面结论。“如果没有杨玉环这个人,没有杨玉环入宫受宠的这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