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2
文档名称:

电子商务案例分析课程标准.doc

格式:doc   大小:1,602KB   页数:1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电子商务案例分析课程标准.doc

上传人:2890135236 2020/3/23 文件大小:1.56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电子商务案例分析课程标准.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电子商务案例分析》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电子商务案例分析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课程编码:学时:64学分::电子商务专业二、课程(在人才培养中)地位作用本课程是电子商务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课。随着市场的竞争加剧,为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达到扩大销售市场,降低经营成本,实现低成本扩张的目标,开始实现网络化经营,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实施电子商务,企业对既懂技术、又懂管理和网络营销的复合型人才提出了要求。当前,结合行业电子商务发展现状,根据企业对电子商务人才的多样化需求,特制定本课程学****计划。本课程精心选取了联想、携程旅行网、腾迅公司、阿里巴巴、IBM等多个国内外典型案例,有针对性地从技术、营销和企业管理等方面对各案例进行剖析,使学生了解不同行业的企业是如何实现各自电子商务经营过程,侧重要求学生根据不同企业实践制定相应的电子商务解决方案。通过本课程学****可以进一步优化学生知识结构,帮助学生将其他相关课程的知识运用其中,提升专业技能,为从事企业电子商务工作做好充分准备。前置课程包括:电子商务概论、市场营销、电子商务技术基础同期课程包括:电子商务项目运作、电子商务师综合实训三、课程目标(一)总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使学生能够认识到不同行业/企业电子商务活动的基本规律,通过任务引领型的项目学****能帮助中小企业分析网络经营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从事企业电子商务方案策划,1从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为学生今后职业发展打下基础。这体现了职业教育发展的理念。(二)(1)知道案例教学的方式和意义(2)理解现代连锁经营基本模式和电子化发展战略(3)熟悉企业通过阿里巴巴平台拓展外贸业务的基本流程(4)熟悉网上银行对个人所提供的服务项目,掌握网上银行的安全措施(5)了解服务型网站的建设理念(6)理解网上书店运作机制,理解网上C2C交易的优势(7)了解电子客票经济价值,分析客户关系管理的应用(8)熟悉在线拍卖的流程(9)了解P2P技术的工作原理,熟悉P2P在相关领域中的应用(10)了解网络虚拟产品多元化的经营特点(11)理解基于ASP技术的教育网站的设计原理和基本设计(12)理解电子商务平台对于农产品市场交易中信息不对称、市场渠道单一,增加农民收入等问题的解决(13)了解网络广告的表现形式,明确网络广告提供商的选择因素(14)(1)掌握案例教学的作用,会针对具体产品类别,帮助中小企业设计实现电子商务的解决方案(2)会运用电话呼叫系统,提升中小企业客户服务水平(3)能够借助阿里巴巴平台寻找贸易伙伴,拓展网上交易规模(4)能够使用网上银行业务,真实完成网上支付和理财项目(5)会开设网店,实际完成网上交易(6)能够去企业客服部门实践,运用客户关系管理思想,解决客服问题(7)能够实际完成网上商品拍卖活动2(8)以宿舍为单位,能够采用星型拓扑结构,构建一个对等网络(P2P网络)(9)Meeting软件进行网络会议的配置和操作(10)掌握基于ASP技术的网站的设计与功能实现(11)能够自建或者借助于相关农业网络平台,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12)对中小企业的具体产品设计有针对性地广告内容,确定采用的广告形式,选择门户网站,完成网络广告的发布素质目标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通过项目任务的训练,培养学生规范意识、团结协作意识以及吃苦耐劳的精神。(1)具有热爱科学、实事求是的学风,具备积极探索、开拓进取、勇于创新、自主创业的能力。(2)加强职业道德意识,具有爱岗敬业、勇于奉献的精神。(3)加强团队合作,提升交流水平。(4)加强学生诚信体系建设。四、课程(改革)思路/设计为了充分体现任务引领、工学结合的课程思想,将本课程的教学活动分解设计成若干项目,以项目为单位组织教学,通过情境创设、案例探讨等教学方法,通过教、学、做三者结合,加强应用能力,培养学生对企业网络经营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独立分析并加以解决。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总体设计思路是:以高职高专的教育规律为基础,结合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的教学要求,以电子商务教学基地为平台整合教学内容。通过若干项目任务的分解学****达到课程学****的要求。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包括:①结合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立足于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遵循应用性、实用性、综合性、先进性的特点,突出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②创新性原则。根据该门课程的特点,打破学科性编制的旧思路,创新思路,充分体现课程标准的指导性作用。③基于工作过程,建立职业环境。加强校企联合,通过教学基地平台的使用,建立真实/仿真的工作环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熟练掌握职业所需的主要知识、技能、态度和关键能力。3本课程安排课时为64学时,学分为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