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6
文档名称:

必修三 第十四单元 第30讲.doc

格式:doc   大小:979KB   页数:1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必修三 第十四单元 第30讲.doc

上传人:读书之乐 2020/3/24 文件大小:97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必修三 第十四单元 第30讲.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30讲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考点清单] 。。。一、地主阶级学****西方1.“开眼看世界”歌诀记忆向西方学****的思潮昏睡百年,睁开双眼。学****西方,抛弃旧观。师夷长技,则徐魏源。寻求真理,《资政新篇》。介绍世界,《瀛环志略》。举办洋务,为解忧患。中体西用,制度不变。自强求富,企业创办。筹划海防,南(洋)北(洋)福建。甲午战败,洋务破产。2.“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深层点拨向西方学****的新思想的萌发是近代中国人认识世界、走向世界的起点,启迪人们去探索救国之路。但这只是起步,对西方的学****仅停留在器物层面,特别是军事技术,新思潮的倡导者大多是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其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特别强调抵抗派和洋务派同属于地主阶级的政治派别,但两者目的的侧重点不同。抵抗派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主要是抵抗外来侵略;而洋务派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主要是***人民的反抗斗争。二、、维新派、革命派的主张和实践都无法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命运;地主阶级、资产阶级都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最终胜利,中国革命需要新的领导阶级和新的科学思想的指导。(1)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项目人物代表作品思想主张康有为《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借助经学的外衣,否定君主专制,宣传维新变法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梁启超《变法通议》抨击封建专制制度的危害,宣传伸民权、设议院的思想严复指出封建君主为“大盗窃国”,主张国家属于人民(2)实践:发动戊戌变法,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3)意义: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是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易混易错维新思想与洋务派思想——不同阶级属性思想的质变;早期维新思想与维新变法思想——同阶级属性思想的演进。三、,这是运动的一大缺陷。但这不能掩盖运动对中国社会近代化的巨大贡献。这场运动既是对中国近代前期思想的总结,又是新时代开启的前奏,特别是运动后期出现的马克思主义传播,成为近代后期思想的主流。易混易错康有为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与儒家思想相结合,宣传维新变法思想;而新文化运动中激进民主主义者把矛头直指孔教。两次运动中的尊孔和倒孔实质上是一致的,都服务于宣传资产阶级思想文化和发展资本主义之宗旨。四、——中国共产党。基准考点一从“师夷长技”到维新思想主题一地主阶级向西方学****先进技术视角1 “开眼看世界”思想的影响(1)积极影响:新思想的最主要功绩在于开阔了人们的眼界使人们开始关注世界形势,探索救国之路,形成了社会思潮,成为中国近代思想的主流。(2)消极影响:是地主阶级知识分子提出学****西方的主张,体现了阶级局限性,不敢触及封建制度,其活动的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不可能使中国真正强盛起来。视角2 对“中体西用”的评价“中体西用”即以封建正统思想观念作为国家安身立命的根本,把西学的“用”嫁接到中学的“体”上,该观念冲击了保守的传统思想,为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但“中体西用”是用西方先进科技来维护清王朝腐朽、没落的旧制度,注定了以此思想为指导的洋务运动最终以失败告终。史料时任驻英法公使的郭嵩焘多年出使外国,经过对西方发达国家的考察和学****曾尖锐批评“中体西用”是“治末而忘其本,穷委而昧其源。”张树声则在给朝廷的奏折中明确提出:“采西人之体,以行其用。”她还诘责洋务派:“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趋步,常不相及,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足恃欤?”[信息解读] 这则史料充分反映了“中体西用”思想在当时即遭到了一批有识之士的严厉批评。它实在不是一条富国强兵之路。视角3 顽固派和洋务派的异同点(1)相同点:二者同属于地主阶级派别,根本目的在于维护封建统治。(2)不同点在于巩固清政府统治的手段不同:顽固派盲目排外,主张原封不动地维护统治,而洋务派主张学****西方的科技来维护统治。主题二资产阶级维新派向西方学****君主立宪制度视角1 维新派与洋务派思想主张的异同(1)相同点:都主张学****西方,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以实现富国强兵。(2)不同点:①两派代表了不同阶级的利益,维新派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洋务派主要代表了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②两派向西方学****的侧重点不同。洋务派只引进西方技术而反对政治改革,维新派不但主张学****西方先进技术,还主张学****西方的政治制度。视角2 早期维新思想的主张史料“西人立国……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此其体也……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趋步,常不相及”。“……君民共主者权得其平……欲通下情,莫要于设议院。”——郑观应《盛世危言》[信息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