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增加农民收入的思考与对策增加农民收入的思考与对策全曲建设小康社会,难点在农村,关键在于增加农民收入。近年来,XX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较快,农民收入呈逐年增长之势,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县农业仍属弱质产业,还存在诸多矛盾和问题,特别是农民增收困难仍然是制约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索。《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建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寻求农民增收的新突破,拓宽农民增收的新渠道,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增收,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的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下面,根裾我县农民收入情况,就增加农民收入问题谈几点看法。一、XX县农民收入增长的主要特点近几年来,国家加大了对“三农”的扶持力度,中央、省、市1号文件相续出台,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补贴、减免农业税、对农业生产资料实行限价、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对农业产品开辟绿色通道、改善农民工进城务工环境、加大清欠农民工资力度等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的实施,有力地促进了农民增收。虽然近儿年我县自然灾害频繁,但由于狠抓了农业结构调整、科技兴农和产业化牛产经营,认真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以及大力推进以发展生产、促进增收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业和农村经济仍取得了可喜的成绩。2005年,我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456元,%;2006年,,%O从近两年农民收入增幅来看,均保持在10%以上的增长速度。具体构成如下表:2005年、2006年XX县农民人均纯收入构成情况对比表从近两年农民收入状况分析,我县农民收入增长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占・八、、•(一) 家庭经营收入仍是农民增收的最大来源在丈农惠农政策和农产詁市场价格上升的双轮驱动下,全县农民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家庭生产经营经济效益明显提高。2006年,,,%。其中主要在于林改政策的全面落实,林业收入增长较大。据调查数据显示,,,%。渔业收入同期也有所增长,,%o(二) 工资性收入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2006年,,,%。其中主要在于外出打工收入增长较快。据统计,,,%o政策在农民外出务工收入增加中的作用最为明显。一是清理建设领域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取得明显成效,使农民收入人均增加32元左右;二是农村劳动力培训力度加大,提高了外出务工劳动力的劳动技能。2006年外出务工劳动力中,%,;三是外出务工人数继续增加。2006年全县农村常住户外出务工劳动力人数达到8万人左右,%,外出务工人数增加使农民收入人均约增加7元。(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农民增收贡献突出按照“一村一品”的冃标要求,全县各示范村根据当地实际,因地制宜,确定了本村的主导产业,重点发展特色水产、特种水果、肉牛、毛竹、无公害蔬菜等几大支柱产业。2006年,全县水产养殖面积达7万多亩,,,肉牛出栏稳定在1万头,果业面积达2万多亩。同时,通过举办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班,农民的致富技能得到提高,就业渠道不断拓宽。2006年,全县农业产业化对农户的覆盖率达68%,依托新农村建设发展主导产业,为农民人均增收210多元。二、影响我县农民收入增加的主要原因农民收入问题,已由单纯的经济问题转变为社会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和重视。就我县而言,影响农民增收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农产品价格增收的空间有限。2004年以前,由于主要农产品价格持续低迷,造成农民增产不增收,农民收入增长水平也始终处于低速发展。2004年以后,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价格上涨,农民收入也出现大幅度增长。据农村住户调查数据显示,2004年农民出售谷物综合单价为1・44元/公斤,,。而2004年到2006年,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价格基本保持均衡,所以今后儿年,粮食等主要农产品市场价格继续大幅上涨的可能性很小,靠价格刺激农民增收的空间不大。(二) 农产品产量增收的可能性缩小。2004年[1][2]以来,国家1号文件的出台,以及粮食补贴、综合直补等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的实行,农民种粮积极性高涨,粮食播种面积人幅度增长,粮食产量增长迅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