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新闻美学论文.doc

格式:doc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新闻美学论文.doc

上传人:xgs758698 2016/3/3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新闻美学论文.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好新闻总是美的2010新闻一班刘思雨2010221102200070当提到美的时候,人们首先想到的可能是艺术或是风景,很少会把这个字与新闻联系起来。但是我们不能否认,好的新闻报道总是能够给人美的享受。我们在评价一篇新闻作品的时候也应该升华到美的层面。评价一篇新闻作品是否美的第一标准就是新闻的真实性。新闻的真包括真理与真情,最为主要的还是事实之真。真实性是新闻的本质属性和生命,作为新闻内容主体的新闻题材,必须求真求实。一篇虚假新闻即使辞藻再华丽也不能说是它是美的。真实性是一篇称得上美的新闻作品的首要条件,但并不是做到了真实性就够了。一篇美的新闻作品在主题上也应该具有一定的美学倾向,这种倾向并不是个人的喜好或者情感倾向,而是一种对“善”的倾向。这种倾向性主要通过报道善良的人,善良的事的报道来体现。如光明日报的一篇深度报道《只为一个永远的约定》,这篇报道讲述就是一群好心的年轻人十几年如一日的照顾已故同学的双亲,每年都寄钱给两位孤寡老人,把他们当做自己的父母。这篇作品着重于两位老人和几位年轻人的心理和情感,字里行间都在宣扬这种无私为人,助人为乐的美好品质。这样的新闻报道就宣扬了一种“善”,它对整个社会的价值观的塑造是有积极意义的。这篇报道语言平实,情感真挚,因为作品的主题本身就是美的,读者在读到这篇报道的时候就能感受到其中的美。而那些宣扬低级趣味,暴力以及过分娱乐的报道本身主题倾向就不是向善的,这样的新闻就完全称不上美。可见,新闻美就是真与善的结合,真是基础,善是关键,缺一不可。真和善是新闻美的不可或缺的必要条件,除此之外,新闻美还有其他形态的美不具备的自身特征。首先是新颖性,这里的新颖性不仅仅只的是新闻的新鲜性,同样也包括作者的对事件的认识,报道的角度以及表达方法。中国新闻周刊在今年的三月发表了一篇名为《谁在感动中国》的深度报道,报道讲述了《感动中国》栏目的诞生过程和这十年来的历程。在大家都在关注感动中国得奖人物以及他们背后所代表的社会道德意义的时候,这篇报道特立独行地报道了这个节目的策划和组织人员。“节目开播的几年,《感动中国》栏目组致力于纠正错误、扭曲的价值观:为抢救电线杆付出生命的大学生得不偿失,赖宁一样的救火少年不值得鼓励。通过回归人类普世价值,让《感动中国》的人物不仅被中国人民接受,也被世界人民接受。不同于纯粹宏扬主旋律的作品,《感动中国》处处闪着人性之光,感动每个心存善意的人。”报道通过采访了节目策划人员的初衷和心理感受让大家重新认识了这个全国闻名的节目。其次是典型性,一篇好的新闻报道要求被反应的人物有代表性和事件具有重大性,思想具有深刻性。例如媒体每年对全国道德模范的大力报道,这种对典型人物和普世价值观的宣传就非常具有典型性。同样,现在被许多媒体追踪报道的“毒胶囊”事件和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南海争端的问题也非常具有典型性,这些事件都是与我们的生活以及国家的利益都息息相关的,是非常有意义的。第三是简洁性,一篇新闻不需要联篇累牍的废话,需要的是简练的高度概括想让读者知道的信息以及思想;不需要华丽的辞藻和抒情,需要的是通俗易懂,朴实简洁。第四是形象性,能够让读者直接具体地感受到人物形象和事件经过,真实地生动地报道事件,使读者能够读到最鲜活最吸引人的新闻报道。下面这段话是环球网报道的中菲关于黄岩岛的争端事件的最新进程:“中菲在黄岩岛的对峙17日已经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