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工作原理水泵是输送液体或使液体增压的机械。它将原动机的机械能或其他外部能量传送给液体,使液体能量增加,主要用来输送液体包括水、油、酸碱液、乳化液、悬乳液和液态金属等,也可输送液体、气体混合物以及含悬浮固体物的液体。衡量水泵性能的技术参数有流量、吸程、扬程、轴功率、水功率、效率等;根据不同的工作原理可分为容积水泵、叶片泵等类型。容积泵是利用其工作室容积的变化来传递能量;叶片泵是利用回转叶片与水的相互作用来传递能量,有离心泵、轴流泵和混流泵等类型。我们研究的水泵主要是用于汽车发动机冷却系中。汽车发动机按照结构组成,可分为:机体,曲轴连杆机构,配气机构,冷却系,润滑系,燃料系,点火系。发动机运转时,由于燃料燃烧和运动机件间的摩擦,产生大量高温。高温将影响发动机的正常运转。冷却系强制地将零件所吸收的热量及时散去,使发动机的温度保持在适当的范围内。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通常采用水冷却,冷却水的循环样式多采用压力式(强制式)。它以水泵的压力使冷却水进入气缸体水套内,热水经散热器将热量传给空气,水的温度下降后又由水泵泵回水套内。水泵对冷却水进行加压,供给冷却系一定的流速和循环水量,强制加速水套内冷却水的循环流动。汽车发动机上,多采用离心式水泵,由水泵体、水泵盖、叶轮、水泵轴、轴承及水封等组成。发动机工作时,通过带(或齿轮)传动是水泵轴转动,冷却水由进水管送到叶轮中心,叶轮转动而产生离心力,使水泵壳体内的冷却水抛洒到壳体四周,经出水口挤压到气缸体水套中去。与此同时,叶轮的中心部分形成低压,散热器中的冷却水又从进水管泵入叶轮中心予以补充,如此循环不息。类型和构造1离心泵a、单极双吸离心泵:一个叶轮,双面吸水型号:IB100-80-20,IS90-65-1125,3B31,BAb、多级单吸离心泵:多个叶轮,单面吸水型号:250S-30,20Sh-6A2混流泵导页式混流泵型号:250HD-163轴流泵轴流泵按泵轴的安装方式分为立式、卧式和斜式三种,它们的结构基本相同。目前使用较多的是立式轴流泵。型号:14ZLD-70,14ZLB-70,14ZXB-70,350ZLB-4国内外水泵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发展前景国外水泵技术的现状国外工业发达国家的水泵行业起步较早,经过几个世纪的更新与发展,无论在技术、性能还是品种上都13趋完善。泵传统产业的不断创新,近年来,化工、石油化工、电站、矿山和船舶等工业对泵的需求日益增长,促进了泵技术的发展。泵的品种规格繁多,并向大型化、高速化方向发展。今天,全人类提出可持续发展战略,泵产品更加强调了环保要求。随着新技术要求,国外作为传统产业的泵技术不断进步。20世纪初,首先在英国开发了无泄漏屏蔽泵;20世纪中期美国开发了高速部分流泵。高温、高压泵13益向大型化,高可靠性发展。特殊材料泵,如陶瓷泵、石墨泵、塑料泵以及锆、钛等贵重合金泵也应运而生。继而在水力设计、诱导轮研究、新材料、新工艺、CAD、CAM等方面有了更新发展。1标准化、系列化。美、德、日等国家在长期的泵生产、使用中,建立了一整套完善的标准体系。以获得更高的效益。国外先进泵制造业,还体现在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模块化、便于生产管理,便于用户维护。2机电一体化。泵的无级调速,集中控制,各类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模拟可视化,实时监控等机电一体化技术得到广泛的应用。国内水泵技术的现状我国泵工业起步于20世纪初,由于多年战争劫难,基本处于停滞状态。新中国成立后,早期主要汲取前苏联泵技术,在当时的特定历史条件下推动了泵的发展。接着不少泵行业厂在农业排灌、电站、矿山、石油、化工及军工配套等方面研制出较高水平的新型泵。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泵业也得到长足的发展。1关键泵产品从部分进口到现在基本全部国化。由于引进产品和KSB等著名企业的进入,我国泵的生产能力显著提高。国民经济部门的主要关键用泵基本上都可以生产。例如:钢厂高压除磷泵;南水北调工程用大型调水泵;矿用大流量高扬程排水泵;电厂用烟气脱硫泵等。2以CAD为主的新技术广泛应用。(1)泵的模具、叶片和重要零件开始用数控机床加工,从而可以提高泵的制造质量。(2)泵水力设计与绘型软件逐渐代替人工计算和绘图。(3)putationalFluidDynamics),简称CFD问世,为流体机械流场计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手段。用CFD进行流场计算,首先要把计算区域画成三维实体,然后生成网格(GridGen—eration),再用商用CFD软件Fluent等进行计算。(4)优化设计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以优秀模型统计资料为基础的速度系数优化法;以水力损失最小为目标的损失极值优化法;以某一指标为目标函数的准则筛选优化法。3无堵塞泵和低比转速泵技术取得进展。(1)我国自行总结出的无堵塞泵设计方法,基本达到实用程度,国内广泛使用设计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