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诗歌二首》教学设计.doc

格式:doc   大小:21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诗歌二首》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1650986**** 2020/3/26 文件大小:2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诗歌二首》教学设计.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两首诗,注意节奏和语调的变化。能力目标:结合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习诗人表达的乐观自信、自强不息、积极进取的精神。教学重难点在把握诗意的基础上,体会诗人的情感。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观沧海》)一、导语有人用这样的话来评价他“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他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和军事家,1800年前他统一了连年动乱的中原大地;他还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人,他的诗篇流传千古。他以人格魅力和卓越的才能在三国时期独领风骚。他就是三国时期的三绝之一—曹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观沧海》,来走进他的内心世界。二、疏通字词碣石澹澹竦峙萧瑟咏志三、朗读1、教师范读(明确字音,感情饱满)2、学生自读(读准字音,感情到位)四、创设情境1、当你在生活中遇到挫折时,或是当你刚被老师批评完,你独自一个人来到海边,你想做些什么?明确:想对着大海狂喊,发泄自己的悲伤情绪。2、当你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远大理想的时,或者此时你接到了清华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你兴奋不已地跑到了海边,你又想做些什么?明确:想对着大海高兴地狂欢,和大海一起欢乐。[教师小结]这两种情境有一个共同点,大海都是人宣泄情感的对象,或喜或悲,大海永远会做你的倾听者。3、请学生闭上眼睛想:此时你就是曹操,你刚打败了袁绍的残余部落,打败了乌桓,在回来的途中你经过了碣石山,面对波澜壮阔的渤海,你想做些什么?明确:认为大海就是我的,我已经统一了北方,面对波澜壮阔的大海,我的心里也很不平静,大海这种(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正是自己此刻的真实写照。[教师小结]我们一起走进《观沧海》感受曹操的内心世界。五、研讨分析1、全诗以哪个字展开来写的?明确:观。2、首诗写了几层意思?哪些诗句是写现实的,哪些诗句是写想象的?明确:两层。实景:树木丛林,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虚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3、诗中交代观海地点的句子?明确:东临碣石,以观沧海。4、通过海水和山岛描写出海的辽阔和尊严的句子?明确:水何澹澹,山岛竦峙。5、诗中的实景描写的句子?明确:树木丛林,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6、表达作者博大胸襟的句子?明确: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六、教师总结本诗的基调苍凉慷慨,历来被视为“建安风骨”代表作。全诗写景的十句,前六句写的是实景,后四句是虚景。这首诗借景抒情,将眼前海上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壮志融合在一起,诗人以沧海自比,开阔的意境,雄浑的气势,也是诗人宽阔胸怀和豪迈气魄的表现。诗人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包孕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开阔的胸襟,抒发了同意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第二课时(《龟虽寿》)一、导入:读题解题,走近作者。二、预习反馈:检查学生字词及内容理解预习情况。三、活动探究:活动一、自学古诗,了解诗意。1、范读。2、指名读诗。3、组织学生同桌之间互相读诗、订正。4、组织学生同桌之间自学古诗,了解古诗大意。前四句为第一层:“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意思是说神龟虽然长寿,可还是难免一死呀。腾蛇和龙一样能够乘云驾雾,然而一旦云消雾散,和就苍蝇蚂蚁一样,灰飞烟灭了!这四句诗说明曹操对生命的自然规律有着十分清醒的认识,这在当时迷信猖炽的时代是难能可贵的。紧接着在第二层中,曹操一扫汉末文人感叹浮生若梦、劝人及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