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我国积极配置型基金积极组合管理能力探【摘要】本文以19只积极配置型基金为研究样本,通过改进的PCM模型,适用于弱有效市场或无效市场的S指标,来研究我国积极配置型基金在2008年7月1日至2010年6月30日期间的积极组合管理能力,并对19只基金的积极组合管理能力进行了比较分析和方差分析。【关键词】积极配置型基金积极组合管理能力方差分析如何提高基金的积极组合管理能力已成为各个专家重要的理论与实践课题。基金资产组合管理主要有两种方式:积极资产组合管理(以下简称积极组合管理)和消极资产组合管理。由于现实中的市场并不是完全有效的。投资管理人往往可以利用失效的市场通过积极的资产组合管理获得超额收益。因此研究和探讨积极组合管理理论是极其必要的,特别是在我国证券市场效率较低、基金行业飞速发展的背景下。探讨和评价基金的积极组合管理能力不仅有助于基金管理公司有针对性地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更好地回报基金持有人。而且也将为基金持有人更科学地选择基金提供启示和借鉴。一、文献综述国内外有许多相关研究:Flood和Ramachandran(2000)的研究发现,市场偶尔的失效或者某些市场的失效可以给积极型投资管理者提供生存的空间和扣除成本后的收益。国内许多研究已经证明我国的证券市场是弱有效或无效市场,在这样一个市场中应利用积极投资组合管理,事实上我国运作的基金大多数是采用积极组合管理策略,但基金的积极组合管理能力水平如何有待进一步研究探讨。基金的积极组合管理是通过投资组合的动态配置来实现的。Grinblatt和Titman提出的PCM模型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思路和启示。但很多模型和研究也有不足的地方:第一,PCM模型虽然避免了T-M和H—M模型中存在的问题①,但是它选用的是基金以前周期的证券组合权重作为基准来衡量基金的投资业绩。而根据积极组合管理的定义可知,积极组合管理的目的在于获得髙于市场基准收益率的超额收益率。因此其比较基准应该为市场基准收益率。第二,。第三,国内已有文献仅单独研究开放式基金或者封闭式基金的市场时机选择能力或证券选择能力,缺少对这两类机构投资者积极组合管理能力的比较研究。本文主要讨论了我国开放式基金的积极组合管理能力。晨星将我国开放式基金分为七大类:股票型基金、积极配置型基金、保守配置型基金、普通债券基金、短债基金、货币市场基金和保本基金。通过晨星基金筛选器的筛选,加上从wind对数据的提炼,得到了20只有代表性的基金。本文主要通过其中的积极配置型基金来研究我国基金的积极组合管理能力。二、研究设计根据积极组合管理的定义和内容,可将积极组合管理能力的评价模型设计如下:Si,k=(Hi,k'-Hi,k)X(-)Rm,k第k期市场组合收益率Ri,k'为基金资产组合中第i只股票在第k期内的收益率Hi,k为第k期内第i只股票的流通市值占两市A股总流通市值的比例的平均值Hi,k‘为第k期内基金持有的第i只股票市值占该基金投资总市值的比例的平均值首先应给出衡量整个股票市场表现的指标,作为判断单个股票表现的基准。我们以包括沪深A股在内的市场基准组合收益率(Rm,k)作为衡量股票市场表现的指标,用加权平均方法计算第k期市场基准组合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