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2
文档名称:

税收原理的基础知识.ppt

格式:ppt   大小:813KB   页数:6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税收原理的基础知识.ppt

上传人:读书百遍 2020/3/26 文件大小:81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税收原理的基础知识.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一、税收的概念税收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按照法律规定的标准,参与剩余产品价值的再分配,强制、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手段。税收是随着国家的产生而出现的。历史上的国家财政收入有官产收入、债务收入、专卖收入、利润收入等多种形式,但税收一直扮演着最主要的收入角色。在市场经济下,税收是人们为享受公共产品所支付的价格,进而形成了税收概念中的“公共产品价格论”。向社会全体成员提供公共产品,就成为市场经济下国家的基本职能。税收满足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需要,也就是满足国家实现职能的需要。二、。强制性并非国家的暴政,征纳双方都被纳入国家的法律体系之中,是一种强制性与义务性、法制性的结合。 。税收的无偿性并不是绝对的,而是一种无偿性与非直接、非等量的偿还性的结合。。实际上是指程序的确定性,征纳双方都不能任意违背。 以上是税收的三个基本特征。它并不因社会制度的不同而不同,而是反映了一切税收的共性。一种财政收入形式是否税收决定于它是否同时具备这三个基本特征。同时具备这三个特征的,就是税收;否则,就不是。税收的强制性使得税收与公债、政府收费和捐款等区别开来。税收形式上的无偿性和本质上的有偿性,将税收与罚款收入、特许权收入、债务收入、规费收入等区分开来。税收的固定性使税收与货币的财政发行、摊派和罚没收入等区分开来。三、“谁”课税问题--纳税主体负税人最终负担税款的人与纳税人同为一体--直接税与纳税人相分离--。对“什么”课税问题区别税种和税类的主要标志税源即:税收收入的最终来源--V+M如果课税对象包括C,它和税源则不一致。税基税收收入的创造者(如:销售收入或消费支出)例子:商品课税的课税对象是商品,但其税基则是厂商的销售收入。即,税收的基础3、税率税率是应征税额与课税对象的比例,是计算税款的尺度。税收制度的中心环节。一般来说,税率可分为三种形式:1、比例税率--使用最为普遍2、累进税率--只在所得税中使用3、定额税率--最为原始、,不论数量大小,均按一个固定的比例征税。比例税率的特点:计征简便。有利于规模经营和平等竞争。有悖于量力负担原则,且税负具有一定累退性。但对不同性质的课税对象来说,税率是不同的::把课税对象按数额大小划分为若干等级,分别规定不同等级的税率,征税对象的数额越大,适用税率越高。累进税率分为:全额累进税率超额累进税率累进税率特点:--能体现量力负担的原则。累进税率(图示)例:课税对象数额=5000全额累进税率计税5000×15%=750超额累进税率计税500×5%=250500200050005%10%15%20%5000(2000-500)×10%=150(5000-2000)×15%=450∑=625(5100)5100×20%=1020(5100-5000)×20%=20+20=6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