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优秀说课案例.doc

格式:doc   大小:27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优秀说课案例.doc

上传人:cx545616 2020/3/27 文件大小:2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优秀说课案例.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友谊小学刘慧霞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 《牧童》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组第5课《古诗词三首》中的第一首诗。本组教材以“多彩的童年生活”为主题展开,《牧童》这首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鲜活的儿童晚归休憩图。全诗意境优美,用词活泼,情趣盎然,生动的表达了牧童那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天性。这首诗的学习,在本单元内容的学习当中地位非常重要。首先,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让孩子们掌握对古诗词的学习方法,进而在第二课时的学习中能通过小组交流、自学等方法对剩余的两首诗进行自主学习;其次,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既激发了孩子们对童年生活的交流兴趣,为单元习作打好基础,也为本组课文的学习奠定了情感基调。因此,我在设计教学过程的时候专门把这首诗拿出来设置成了一课时的内容,确保让孩子们对这首诗完全理解和掌握。2、学情分析那么,五年级学生对这首诗是一个怎样的认知情况?这首诗对他们最具吸引力的地方是什么?他们又想以怎样的方式来学习这首诗呢?为了了解学生的学习实际,我在课前对学生做了这样的调查: ? ? ? ? ? 调查中我发现:80%的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这首诗,95%的学生认为不需要进行单独的识字学习,10%的学生会背这首诗,能大概说出这首诗意思的占30%,能从诗中体会到诗人情感的只有极少数。在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的基础上,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课程标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几点。3、,感知古诗大意。,并从中感悟到诗人对悠闲自在、安然自乐生活状态的向往。,使学生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和快乐,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精妙。教学重难点:使学生体会到诗中画面的优美意境,并从中感悟到诗人对悠闲自在、安然自乐生活状态的向往。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二、说教法与学法教法:对古诗词的理解,诵读起很重要的作用。再结合孩子们善于想象的特点,在教学本首诗时,我准备采用“诵读法”、“重点字词剖析法”、“情景教学法”来展开教学。同时借助多媒体课件来创设情境,体现“快乐读美文,轻松学古诗”的教学理念,并达到突破教学重难点的目的。学法:学生通过反复诵读、想象诗境、以重点字词引申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中画面的优美意境并感悟诗人内心的情感。三、说教学过程在教学本课时,我主要通过导入、奠定感情基调、诵读、深入体会、小结拓展这五个环节来展开。(一)读优美语句,走进《牧童》。(预计用时3分钟)有人说,童年是一支支动听的歌,是一幅幅美丽的画,而我要说童年是一首首美妙的诗,只要用心去读,就能读出歌,读出画,读出许多美好的事。今天,咱们就一起来试试吧。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图,是为了让教学在师生对话中展开,消除了学生刚开始上课的紧张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形成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课堂基调。课堂教学也因为学生的入情,而进入了积极的状态。(二)了解诗人,奠定感情基调。(预计用时3分钟) 作者简介:吕岩字洞宾,唐代人。他出生于世代官宦之家,吕洞宾自幼熟读经史,曾当过地方官吏。后来唐代爆发了农民起义,时局动荡,吕洞宾就带家人躲入山中修道。最后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