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1论中学生逆反心理现象欧芝雄(湛江师范学院基础教育学院政史系,遂溪,524300)摘要:中学时期是其人生发展的过渡期,受社会环境的各种影响,中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行为出现异常现象,从而导致其产生逆反心理。逆反心理具有负效应,轻者对学习、生活等构成消极影响,重者则导致过激行为,甚至危害家庭、学校及社会。因此,如何正确引导中学生逆反心理,成为当今社会的一个重大议题,我们要正视中学生的逆反心理,对中学生的逆反心理进行正确的引导。本文就中学生的逆反心理的表现、成因进行了客观分析,并就此提出相应的对策。关键词:逆反心理;特点;表现;形成原因;对策;中学生在接受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的过程中常常存在着一些特殊心理活动现象,其中之一就是逆反心理,所谓逆反心理就是指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因自身固有的传统定势和思维摸式与特定教育情境下所产生的,与认知信息相对立的,与一般常态教育要求相反的,具有强烈情绪色彩的,具有对立性质或者否定性质的心理倾向。一、,就会产生这种情境逆反。例如一些家长在他应该休息的时间里,强迫他们读书、做练习、补习,那么他就会产生不满的负面情绪,心不在焉。,或者人格受到了质疑时,他们产生的消极甚至愤怒的情绪,遇事反其道而行,以示不满。,很多中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如今的独生子女本身心理压力就较大,而有些家长或者老师设定的要求超出了他们可以承受的范围,进一步增大了学生的心理压力。,而中学生的人格还没有完全定性,他们的好奇心非常强烈,喜欢模仿明星的衣着打扮和行为等,喜欢标新立异,彰显个性。例如喝酒、抽烟扮酷等等。,遇事总想发表独特的见解,所以有时容易与父母、老师发生冲突,会产生“对着干”的情绪,哪怕父母、老师的观点与学生是一致的,他也会故意表现相反的态度,以示自己的不合拍,满足其心理平衡。中学生处于自我意识觉醒阶段,逆反心理非常普遍。中学生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很多,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二、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学生出现逆反心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学生身心发展等内部因素,也有来自环境与教育影响等外部因素。,渐趋成熟,但心理却很不成熟。这一时期充满矛盾,是一个很不稳定的时期。(1)随着身心发展的加快,中学生自我意识有了新的飞跃,不再愿意接受教师和家长的“保护”,希望得到像成人那样的尊重。但是,不少教师仍然只看到他们幼稚的一面,仍然把他们当孩子看,还一味要求他们听话和服从。老师认为学生不听话,学生认为老师不尊重他——这种心理差距是造成逆反心理的重要原因。2(2)强烈的好奇心,特别是对成人世界的好奇,使得他们对于越是得不到的东西,越想得到;越是不能接触的东西,越想接触。尤其是对那些受到封闭禁锢的事物,向往之情更为迫切,以至于产生你越不让我知道,我就越想知道的逆反心理。(3)行为和思想上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使得他们开始喜欢争论,对生活中和书本上遇到的各种问题总愿意独立地衡量是非、判断曲直。对老师和家长的教导,他们常用批判的眼光来审视;对书本上的一些定论也会提出质疑。因此他们很容易把老师的劝说、告诫,是对自己的嘲弄,是对自尊心的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