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
文档名称:

近现代史.doc

格式:doc   页数: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近现代史.doc

上传人:xxj16588 2016/3/3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近现代史.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中国近现代史学著名学者介略稿已有673次阅读2008-3-1813:43中国近现代史学著名学者介略稿——兼论学院史学学社之发展作者:范文仓关键字:学术大师史学学社人文良知导言:关于几个词的见解1911年,梁启超在《学与术》中写到:“学也者,观察事物而发明其真理者也;术也者,取所发明之真理而致诸用者也”,“学与术之区别及其关系,凡百皆准此”。学究因果,术达致用,即严复所言:“学者术之体,术者学之用”。学与术异,学的旨趣在于考探自然之理,立必然之例;术者据既知之理,求可成之功。学主知,术主行。刘梦溪主编,1996年版《中国现代学术经典》流布章太炎、康有为、胡适、傅斯年、蔡元培、严复、熊十力、梁启超、罗振玉、王国维、陈垣、陈寅恪、赵元任、汤用彤、吴宓、李济、钱穆、钱基博、唐君毅、唐长儒、雷海宗、冯友兰、金岳霖、张君劢、洪业、鲁迅、梁漱溟、顾颉刚、董作宾、廖平、欧阳竟无、太虚大法师、钱玄同、刘师培、黄侃、萧公权、蒙文通、杨树达、陈师曾、向达、方豪、马一浮、余嘉锡、方东美、杨联昇、范文澜等著名近代学者的学术经典,浩瀚之至。学术思想则是人类理性认知的系统化,借用太史公司马迁的至理名言即:“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王国维(1877—1927)《静安文集续编》:“无论古今东西,其国民之文化苟达一定之程度者,无不有一种之哲学”。陈寅恪(1890—1969)亦有阐扬,如《吾国学术之现状及清华之职责》所言,学术之兴替“实系吾民族精神上之生死一事者”。学术乃异己之学,非自觉心智慧悟精见不可。学术以思想良知鼎立,国家人类福祉系之。世界民族由于生存的地域环境、历史际遇、宗教信仰、文化心理等不尽相同,形成多元的人类文化,彼此间的思维模式及旨趣至少大同小异。王国维认为就学术而言,总体分类不出三大类范围即:科学、史学、文学。亦有人认为中华道家、儒家思维是中国学者突出的学术思维模式,在理想和现实(阴阳)二元性的内心矛盾冲突中寻找平衡的中庸之道的天赋。欧美人不乏浪漫却极其务实,思维体系精确、科学分析。另则,国学一词争议颇多。使用于晚清,盛行于近现代。有人言“学有本源”的国学及其传授系统,被现代学术史研究家称为“余杭学派”的国学大师章太炎(1869—1936)在东洋创办国学研究社而得名。也有学者认为国学一词化源于古传统教学机构“国子监”一词。胡适(1891—1962)《国学季刊发刊宣言》:“中国的一切过去的文化历史,都是我们的国故,研究一切过去的历史文化的学问就是国故学,省称国学”。胡适之的高徒,“古史辨”宗师顾颉刚(1893—1980)《一九二六年始刊词》也曾对“国学”、“史学”之间的关系有过论述:“国学是什么?是中国的历史,是历史科学中的中国的一部分,也就是用了科学的方法去研究中国历史的材料”。整理国故,研究国学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一大学术热潮。胡顾陈述不一,但是皆认为“国学”即“史学”。此外,在当时即遭受青年学人吴文祺(《重新估定国故学之价值》)等批判的一种说法,即胡适多次综述清代“古学”时数次使用“经学”一词。然而国学与传统经学始终关系密切,无可争辩,方法却是现代的。现代东巴文化大师何阿干(1936—)《东巴骨卜文化》:据查,“国学”一语原系“国子监”简称,现代人的概念里指诠释、训诂、研习四书五经之类古代汉文典籍的一门学问。视“国学”即“汉学”,并将“东巴学”纳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