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
文档名称:

戚继光的鸳鸯阵.doc

格式:doc   大小:28KB   页数: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戚继光的鸳鸯阵.doc

上传人:zhufutaobao 2020/3/28 文件大小:2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戚继光的鸳鸯阵.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戚继光的鸳鸯阵,最前排是队长和两个刀牌手,第二排两个狼筅护住刀牌,第三和第四排各两名长枪手各护住一牌一筅,刀牌手则又反过来可以防止长枪进老,最后一排我没有弄清楚是什么,似乎是加了刺铛的长枪,据我理解应该是护住阵尾的。我手头有十四卷本《纪效新书》,但是反复读过相应内容后,对鸳鸯阵,我仍然没有弄得太清楚,首先组阵需要11人,那么它的作用至少应该可以抗衡11人才对吧,可是整个鸳鸯阵似乎全部都是逐次向前的,如果对方也是11人,正面留5人顶住,再分3人一组从两翼夹击,那么长枪手必然无法再去保护刀牌和狼筅,刀牌手也不可能顾及到向阵型左右两侧刺出的长枪是否走老,姑且不说其他,起码这个阵互相掩护的作用应该大减了。据我的想法,鸳鸯阵似乎只对正面敌人有较大杀伤力,适应于倭寇人数不过数千,单人战力较高的特点,以11人对付对方1-3人的情况,不知道是否正确,在这点上,希望有研究的人,可以给我解答一下。在戚继光以前,在军队中受到重视的是个人的武艺,能把武器挥舞如飞的士兵是大众心目中的英雄好汉。各地的拳师、打手、盐枭以至和尚和苗人都被招聘入伍。等到他们被有组织的倭寇屡屡击溃以后,当局者才觉悟到一次战斗的成败并非完全决定于个人武艺。戚继光在训练这支新军的时候,除了要求士兵娴熟技术以外,就充分注意到了小部队中各种武器的协同配合,每一个步兵班同时配置长兵器和短兵器。在接战的时候,全长12尺有余的长枪是有效的攻击武器,它的局限性则是必须和敌人保持相当的距离。如果不能刺中敌人而让他进入枪杆的距离之内,则这一武器立即等于废物。[51]所以,戚继光对一个步兵班作了如下的配置:队长1名、火伕1名,战士10名。这10名战士有4名手操长枪作为攻击的主力。其前面又有4名士兵:右方的士兵持大型的长方五角形藤牌,左方的士兵持小型的圆形藤牌,都以藤条制成。之后则有两名士兵手执“狼筅”,即连枝带叶的大毛竹,长一文三尺左右。长枪手之后,则有两名士兵携带“镋钯”。“镋钯”为山字形,铁制,长七八尺,顶端的凹下处放置火箭,即系有爆仗的箭,点燃后可以直冲敌阵。这种的配置由于左右对称而名为“鸳鸯阵”。右边持方形藤牌的士兵,其主要的任务在于保持既得的位置,稳定本队的阵脚。左边持圆形藤牌的士兵,则要匍匐前进,并在牌后掷出标枪,引诱敌兵离开有利的防御的位置。引诱如果成功,后面的两个士兵则以狼筅把敌人扫倒于地,然后让手持长枪的伙伴一跃而上把敌人刺死戳伤。最后两个手持锐把的士兵则负责保护本队的后方,警戒侧翼,必要时还可以支援前面的伙伴,构成第二线的攻击力量。可以明显地看出,这一个12人的步兵班乃是一个有机的集体,预定的战术取得成功,全靠各个士兵分工合作,很少有个人突出的机会。正由于如此,主将戚继光才不惮其烦地再三申明全队人员密切配合的重要性,并以一体赏罚来作纪律上的保证。这种战术规定当然也并非一成不变,在敌情和地形许可的时候,全队可以一分为二,成为两个横队和敌人拼杀;也可以把两个镋钯手照旧配置在后面,前面8个土兵排成横列,长枪手则分列于藤牌手与狼筅手之间。,戚继光所拟订的战术仅仅把火器的应用限制在有限的范围内。他说:“火器为接敌之前用,不能倚为主要战具。”在练兵的后期,他规定12个人的步兵队配备鸟铳2枝,一局(相当于一连)的鸟铳手,必定要有一局的步兵“杀手”协同作战。戚继光招收来的兵员,都属于淳朴可靠的青年农民,而“鸳鸯阵”的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