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生命生命》小练笔教学设计海珠区聚德东小学陈建芝【教材分析】《生命生命》一文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上册。这篇文章的作者杏林子12岁时染上了类风湿性关节炎,后来病情恶化,她忍受着极大的痛苦,同命运进行着不屈的抗争。在《生命生命》一文中,我们仿佛听见她对生命的强烈呼唤,声声振耳!课文开头首先提出问题:生命是什么?下面的内容却没有从正面回答,而是通过生活中极为普通的三个事例“飞蛾求生”、“瓜苗生长”、“静听心跳”引发出对生命的深刻思考,阐释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并在文章结尾直抒胸臆:一定要珍惜生命,决不让它白白流失,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表达了自己强烈的生命意识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形象描写与理性思考有机结合,是一篇抒写感悟人生的好文章。课后练习提出了小练笔要求:我想把学了这篇课文后的感受写下来。【学情分析】这篇课文的作者对生命作了一些理性的思考。四年级孩子对生命这个多元话题的理性思考可能很少或者比较肤浅,但通过《触摸春天》和本篇课文的学习,孩子们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生命意义的启迪,产生了许多感想。如何将这种感想有条理地写下来还具有一定难度。孩子们在四年级上册习作七中接触过写一写“从《乌塔》想到的”,已初步懂得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感受。而本课写作方法十分明显,可引导孩子仿照作者的写作方法,把自己对人生的感悟写下来。【设计理念】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即是要练成“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与技巧”。语文教材既是语文知识的载体,又是语言文字训练的凭借,教材中精当的用词、多变的句式、丰富的修辞、生动的描述、严密的说理、巧妙的构思……这些语文因素都是训练的素材。 结合我校语文科组研究的课题“凭借文本语言文字,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本课捕捉了语言文字的训练点,运用篇章知识指导读写结合训练,即引导孩子仿照作者的写作方法,把自己对人生的感悟写下来,做到读写有机结合,并为口语交际和习作做好准备。【教学目标】,由某件事或某一生命现象引发思考,激发学生对生命的热爱。《生命生命》叙事和感悟相结合的写作方法,联系生活实际,把自己对人生的感悟写下来。【教学重难点】仿照《生命生命》叙事和感悟相结合的写作方法,联系生活实际,把自己对人生的感悟写下来。【教学过程】交流感受,激趣导入。同学们,还记得这是谁吗?(出示作者照片)杏林子,12岁就被病魔缠身,却凭着自己乐观的生活态度和顽强的毅力,成为了风靡台港和东南亚的著名作家。同学们,我们学完了杏林子的文章《生命生命》,能谈谈你的感受吗?课文中有很多含义深刻的句子,我们一起来读一读。(齐读一次)是的,这篇课文短小精悍,语言简洁朴实,思想却含蓄深邃,引发了我们对生命的思考。今天,我们就要仿照课文的写作方法,把学了这篇课文之后的感受写下来。(出示小练笔要求)怎样把这篇小练笔写好呢?老师要送给你们三个写作小锦囊。【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顾课文的作者和含义深刻的句子,将学生带入“生命”这一永恒话题,激发表达的愿望。】二、回顾课文,复习写法。板块一:,让我们回顾一下课文。这篇文章开头首先提出问题:生命是什么?下面的内容却没有从正面回答,而是通过三个事例,让读者和作者一起思考生命到底是什么。这三个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