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一、定义:衡量指标是一种可量化的指针,用以衡量生产线的绩效,并可作为找出改善空间及衡量是否达成福特生产系统目标的工具。二、应用范围:衡量指标可用以衡量任何范围的生产区域,换言之,小至一个工作站,大至整个工厂都可计算衡量指标。三、流程及说明说明流程‧选定计算衡量指标的区域‧选定瓶颈工程的机器设备(OEE)界定工作区域收集改善前的数据‧收集数据‧以次数据计算改善前的衡量数据制定改善目标‧分析改善前衡量指数的改善空间‧小组制定改善目标持续收集及计算衡量指标‧每日指派专人收集数据‧每日计算衡量指数‧分析衡量指数找出改善空间‧提出改善对策原因分析并制定改善对策NO达到目标?‧比较现行的衡量指数是否己达到改善目标YES‧将改善成效水平推展到其它部门标准化标准化四、衡量指标(一)首次合格率(FTT)说明:第一次就可以符合品质要求的产品件数的百分比(无报废品、不需重制、重测、不需进行线外补修或退件)公式:进入过程的件数-(报废品+返修+线外修理+退货)进入过程的件数范例:本日过程共生产100台,其中10台须线外检修,15台被退货,10台线上检修,请计算本制程的首次合格率:100-(10+15)100FTT==75%(二)进料至交货总时间(DTD)说明:进料至交货总时间是指原料进厂至完成品出货之间所经过的时间公式每天生产数量每天生产小时数线末速率=(仓库+在制品+完成品)库存线末速率进料至交货生产时间=24每天生产时数进料至交货总时间=进料至交货时间X范例:某一汽车工厂的管制部品为前底板,每日生产9小时且早上及下午各休息15分钟,该工厂的本日的生产台数及库存如下:生产台数170台仓库库存:40台线上在制品库存:60台完成车120台请计算该工厂今天的DTD总小时数:=201709- (1)线未速率:40+60+=11(2)进料至交货生产时间:11X=31(3)进料至交货总时间:(三)依计划表生产(BTS)说明:BTS的结果是代表一个工厂依计划表生产的达成度公式实际生产数预计生产数量产量绩效=≦1实际依照配比的生产数量实际生产的数量或计划量较低者配比绩效=实际依照顺序生产的数量实际依照配比的生产数量顺序绩效=BTS=产量绩效X配比绩效X顺序绩效范例某汽车工厂共生产A及B二种车型, 今日其计划量及实际制造量如下: A B计划量 12 12 实际量 16 9请计算本日的BTS:16+912+12=1产量绩效==+924配比绩效=顺序绩效(省略)BTS==(四)整体设备效率(OEE)说明: =性能效率=良品率=制造总件数X理想周期时间机器实际运转时间制造总件数-(退货+重制+报废)制造总件数OEE=使用率X性能效率X良品率范例=,该站的理想周期为每2分钟做一台,本日共生产9小时,其中机器当机1小时,故只运转8小时,该机器今日共生产100台,其中10台为不良品, 请计算其OEE:89使用率====-10100良品率= O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