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颅内压增高的诊治.doc

格式:doc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颅内压增高的诊治.doc

上传人:用户头像没有 2016/3/4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颅内压增高的诊治.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1颅内压增高的诊治广东省人民医院颅内压(ICP)增高是神经系统多种疾病所共有的一种综合征,是由导致颅腔空间变小或/和颅内容物增加的各种因素所引起。正常***颅腔空间大小是恒定不变的。其内容物包括脑组织、脑血容量、脑脊液(SCF),三者的总体积必须保持稳定,三者处于动态平衡。如果其中任何一项的体积增加,需其他两种内容物体积的缩减来代偿。但颅内容物的增加超过了颅腔代偿能力时,就会导致颅内压增高而产生颅内压增高症。其主要临床表现有头痛、呕吐及视神经乳头水肿等,严重者可发生脑疝而危及生命。一、颅内压的测定及其正常值颅内压是指颅腔内的压力。严格地说,颅内的不同部位具有不同的压力。当颅内发生病变时,各部位的压力差异将更为显著。ICP的测定通常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是开放性测压法,即被测者取平卧位,通过颅骨钻孔穿刺侧脑室测定;或取侧卧位,作腰椎穿刺进行测压。其缺点是由于部分脑脊液流失,影响ICP测定的结果。有报道,如果CSF流失1ml,所测压力将下降10mmH2O;ICP越高,影响的程度越大。因而所测得的压力只能反映瞬间的ICP。另一种是采用闭合测压法。将专用的压力换能器放置于颅内的不同部位,再将压力转换为电动势,进行测量与记录,从而可以得到脑室内压(IVP)、硬脑膜下压(SDP)、硬脑膜外压(EDP)、脑组织压(BTP)及脑脊液压(CSFP)等。这些压力虽都被承认为ICP的代表,但彼此之间均有小的差异。闭合测压法虽然能克服CSF流失的缺点,能较准确地反映ICP的实际情况,能进行持续的ICP监护,便于对ICP的生理及病理生理的研究。但由于需要特殊的仪器设备,操作比较复杂,难于推广。临床上,通常是以人的侧脑室内液体的压力为ICP的代表;在椎管蛛网膜下腔通畅的情况下,与侧卧时作腰椎穿刺所测得的压力大体相等,因此常以腰穿压力作为替代。正常值,***~(70~180mmH2O);女性稍低;~(40~100mmH2O)。二、病因由于ICP增高主要是颅腔空间与其内容物之间不平衡所引起。总括起来,其病因可分为两大类。(一)引起颅腔狭小的原因:常见的有先天性颅骨畸形,颅骨异常增厚及颅骨大块凹陷性骨折等。(二)引起颅内容物体积增加的原因:(脑水肿),又称血管源性脑水肿。如颅内感染、急性脑血管病、2肿瘤等。,又称细胞中毒性水肿。如脑缺血、缺氧,各种原因所致毒血症(包括尿毒症、肝昏迷等),酸碱失衡,放射性坏死等。。如全身衰竭,心肾功能衰竭,营养不良性水肿及神经血管性水肿等。,颅内血管性疾病(颅内血管瘤,动静脉血管畸形),以及各种原因引起的高碳酸血症。(脑积水)任何原因所致的CSF生成过多,吸收减少或CSF循环阻塞等均可引起CSF过多。包括先天性脑积水、后天性脑积水(如脑室系统阻塞和假脑瘤综合征等)。、脓肿、肿瘤、颅内肉芽肿及颅内寄生虫病等。三、临床表现(一)颅内压增高的三联症。。急性起病者常突然出现头痛。慢性起病者,开始常为间歇性,以早晨清醒时及晚间头痛较多。部位多数在额部、枕后及双颞。颅后窝肿瘤常引起颈部疼痛,并放射至眼眶部。颅内压增高的头痛常呈搏动性。咳嗽、用力打喷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