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2
文档名称:

00后图鉴:多重轨迹开启无限人生.docx

格式:docx   大小:17KB   页数:1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00后图鉴:多重轨迹开启无限人生.docx

上传人:fxxwwxb 2020/3/30 文件大小:1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00后图鉴:多重轨迹开启无限人生.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00后图鉴:多重轨迹开启无限人生2000年1月1日零时,随着一声响亮的哭声,邢纪元在兰大二院(当时称兰医二院)出生。邢纪元的妈妈刘怡,是西北师范大学图书馆的一名工作人员,她的预产期提前了十多天,到医院时,那里显得非常热闹,各路媒体齐聚。“有的提前生了,有的推后了,很幸运的,我的孩子在1月1日零点出生。”当天的《兰州晨报》不仅刊发了邢纪元的照片,还刊登了婴儿的第一个脚印。这一年,中国内地有3600多万婴儿出生,他们被成为00后,远远超过1999年的1909万和2001年的1702万,这跟许多父母的“精心策划”有关。2020年,第一批00后集体踏入二十岁,成为入驻这个世界的新玩家。你或许不解,也可以不屑,甚至会质疑他们。但游戏规则终将因这群人而改变,就像我们曾经无数次,改变前人的规则一样。网络上生活更自在社会总喜欢给每一代人贴标签,来定义他们是什么样的人。就像把他们描绘成商店橱窗里的娃娃,贴上各种标签,用略带恐吓的声音介绍道:“他们,就是不一样了。”像是在描述一群太空旅客。用一类标签来定义一代人,本身就充满了狭隘。在环境差异下,20岁的00后有各自专属的成长轨迹。当原央视主播郎永淳之子郎俣森,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读书,喜欢繁华的城市,喜欢球鞋,喜欢NBA,喜欢凯里·欧文,还在校报负责体育新闻的采写时,我面前的阿席觉得自己不是00后,“青春还没有开始,就已经结束了。”他十个月大就被送到爷爷奶奶家,成了一名留守儿童。13岁的阿席辍学外出打工,在老家是个孤例。村长子建觉得,这种事情发生在90后身上很正常,但发生在00后的阿席身上,着实令人费解,毕竟阿席的家庭条件还算宽裕。“什么都没意思。”阿席觉得自己没有兴趣爱好,在东莞杨屋工业区,他每天工作12小时,重复同一个动作。再后来,为了应付枯燥乏味的时光,他学会了抽烟、喝酒。命运各不相同,但大势都在向一个方向涌动。就在这群00后出生的前一年,1999年,聊天软件QQ发布,当时名字还叫OICQ,蹭了国外软件ICQ的人气。到5岁时,邢纪元已经成了一个电脑迷,上网特别娴熟。阿席等留守在乡村或跟随父母外出打工的00后,也往往不善言谈、沉迷网络。00后是随着互联网成长起来的一代。一名40多岁的IT人说,他00后的孩子将网上宠物看成现实一般,完全不像他这一代人,只会觉得那就是几个代码而已,可以无限重来。剑桥大学青少年问题研究专家埃米·奥尔本指出:“与青少年有关的很多担忧都常常与科技变革有关。书籍、广播、电视以及现在的社交网络都是如此。”许多人认为00后懒惰、不负责任、喜欢胡闹,还有一些人则认为他们将成为被手机毁了的一代,或者认为他们由于各种原因而岌岌可危:缺乏价值观、坐不住、不阅读……这些是古老而又可以理解的恐惧——因为父母总是爱忧虑。2019年让我们知道,这一切都是杞人忧天。两年前,00后武亦姝登上了《中国诗词大会》的舞台,以2000首诗词的储备量横扫百人团,获得第二届《中国诗词大会》总冠军。2019年,她放弃了保送北大的资格,一举考入清华。“当我只面对手机屏幕时我会更放松,很多事情通过发几个表情就能轻松解决,跟人面对面的时候反而会觉得不好意思。”一名00后称。正因为这种放松和自在,他们在网络上的娱乐精神也更为凸显。“他们身上有一种敢于‘自黑的娱乐精神。”中国劳动关系学院辅导员段正说。“我有个学生,在宿舍中以段子手著称,在班级中走了一条娱乐大家的‘自黑之路,带有明显的新一代学生特征。”段正介绍,如果班里有同学不适应大学生活,这名男生会用诙谐的笑话告诉大家“有空调和wifi的地方就是家”。在这名男生的抖音app里,大多都是无厘头的“自黑风”,“按照他自己的话说,‘丑是丑了点,你们笑了就好。”这种积极乐观的心态让人印象深刻。清醒的理想主义:要车,要房,要安全感关于未来,导演梅尔·吉布森曾经说,“未来正不平均地分布于现在。”换句话说,就是“未来就在我们的身边”,就是越来越有影响力的00后。但新世代们,也有比过去更现实的时刻。他们炒鞋追星,但也关注时政经济;他们沉迷于网络游戏,但也敢于出现在重要事件的台前幕后。创业、直播、成为偶像……他们抓住全球互联、科技发展带来的种种红利,试图将其转化为经济价值。00后武亦姝登上了《中国诗词大会》的舞台,以2000首诗词的储备量横扫百人团,获得第二届《中国诗词大会》总冠军。从高中生摇身变为网络大V,20岁的于木汁在内容创业的风口上,已将大部分同龄人甚至前輩抛在了身后。怎么才能赚钱?怎么样才能走红?2016年,于木汁总结了很多爆文的套路,开设了一个情感类的公众号,专门写最容易传播的“鸡汤文章”。两个月后,她的第一篇“10万+”横空出世。随着爆文越写越多,找她投放广告的商家们排着队,向她预约广告位。靠着广告费,木汁的月收入一路飙升到10万。“办公众号就是为了赚钱,赚钱就是我最大的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