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
文档名称:

网络的发展状况及网络舆论影响.doc

格式:doc   页数: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网络的发展状况及网络舆论影响.doc

上传人:xxj16588 2016/3/4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网络的发展状况及网络舆论影响.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网络的发展状况及网络舆论影响欧万静摘要:随着社会的日益发展,互联网成为了现今不可替代的交流窗口, 也成为了社会的主要角色, 本文以互联网为基础, 详细介绍了互联网快速发展的过程, 以及国家对互联网的各方面的大力支持, 分析了互联网快速发展的利弊, 并针对网络舆论方面提出了相应的网络应对管理措施。关键词:互联网发展舆论措施一、互联网自 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调研直到 90 年代正式向公众开放, 用了不到 30 年的时间。 2004 年底, 互联网已经连接了全球几十万个网络、几千万台主机, 用户达到 亿。在 20 世纪 80 年代中后期, 中国积极尝试利用互联网。在 1992 年、 1993 年国际互联网年会等场合, 中国计算机界的专家学者曾多次提出接入国际互联网的要求, 并得到国际同行们的理解与支持。 1994 年 4月 20日, 北京中关村地区教育与科研示范网接入国际互联网的 64K 专线开通,实现了与国际互联网的全功能连接,这标志着中国正式接入国际互联网。我国把发展互联网作为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重大机遇。中国政府先后制定了一系列政策, 规划互联网发展, 明确互联网阶段性发展重点,推进社会信息化进程。 1993 年,中国成立国家经济信息化联席会议, 负责领导国家公用经济信息通信网建设。 199 7 年, 制定《国家信息化“九五”规划和 2010 年远景目标》, 将互联网列入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提出通过大力发展互联网产业, 推进国民经济信息化进程。 2002 年,颁布《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信息化专项规划》,确定中国信息化发展的重点包括推行电子政务、振兴软件产业、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加快发展电子商务等。 2002 年 11月,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新型工业化路子。 200 5 年 11 月,制定了《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2006-2020 年)》,进一步明确了互联网发展的重点,提出围绕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进国民经济信息化;围绕提高治国理政能力,推行电子政务; 围绕构建和谐社会,推进社会信息化等。 2006 年 3 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三网融合,构建下一代互联网, 加快商业化应用。 2007 年 4 月,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大力发展网络文化产业, 发展网络文化信息装备制造业。 2007 年 10月,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确立“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进工业由大变强”的发展战略。 2010 年 1 月,国务院决定加快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三网融合,促进信息和文化产业发展。在中国政府的积极推动及明确的政策引导下,中国互联网逐步走上全面、持续、快速发展之路。 1995 年 1月,《神州学人》电子报刊的正式创办, 标志着中国网络媒体的诞生。在当时, 这种传媒形态还是“小荷才露尖尖角”; 而刚刚过了十年,就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可谓是“千树万树梨花开”了。互联网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促进了互联网的普及和应用。截至 201 0 年底, 中国网民人数达到 亿, 互联网普及率达到 % , 超过世界平均水平。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