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泛珠三角区域物流发展水平综合评价研究资料来源:, 也是现代物流最为强劲的“增长极”,具有优越的地理、交通与经济区位优势。但是区域内有发达省份, 也有不发达省份, 有沿海的省份, 也有内陆省份,有东部省份,也有西部省份,彼此之间存在不同的优势和劣势。因此对泛珠三角区域物流发展水平进行评估与分析,有利于明确广东、福建、江西、广西、海南、湖南、四川、云南、贵州九省(区)的区域物流发展现状及差异, 找出区域间的优势互补项目, 为区域内物流资源有效利用和合理共享、促进区域物流一体化发展提供方向和依据。评价区域物流综合发展水平是一项很复杂的工作。选择并构建区域物流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是评价的关键。因此选择指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必须以综合评价目的为依据, 对所要考察的事物进行认真分析,寻找出影响评价对象的因素,从中选出若干主要因素,构建成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在多指标综合评价中,如果指标选择不当, 再好的综合评价方法也会出现差错,甚至完全失败。区域物流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实际上就是利用具体的指标将区域物流所包括的功能、区域物流的内涵、特征具体化、层次化的统计描述和综合评价。为了合理评估区域物流发展综合水平, 我们主要选取 6 个一级评价指标, 20 个次级评价指标对其进行评估,具体结构如下表: 表1 区域物流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一级评价指标序次级评价指标社会经济发展类 1 GDP 2 人均 GDP 生产、消费流通类 3 农业总产值 4 工业增加值 5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6 进出口总额交通运输类 7 全社会货运量 8 公路密度 9 民用汽车拥有量 10 民用运输船舶拥有量 11 全社会货运周转量 12 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增加值信息发展水平类 13 邮电业务总量 14 移动电话用户 15 国际互联网用户 16 邮路总长度人力资源类 17 专业技术人员数量 18 高等学校普通本、专科在校学生数宏观环境类 19 现代物流发展氛围 20 地理区位 1 、社会经济发展类经济发展是区域物流发展的基础保障, 一个地区雄厚的经济基础有利于该物流的加速发展。一般来说, 区域物流发展水平与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成正比。因此, 我们考虑 GDP 和人均 GDP 两个次级指标, 他们综合反映了物流发展的社会经济基础。 2 、生产、消费流通类从物流需求源考虑, 农业、制造业等产业中的物流需求主要是生产资料的位移、储存和流通加工等, 这类产业的物流需求与各行业的产量产值存在正比关系, 物流需求是商品需求的派生物, 与消费品销售, 生产资料市场直接相关, 商品市场的规模直接决定物流需求的大小,因此物流需求也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与进出口总额密切相关。总的来说, 物流业是为生产、消费与流通等环节和领域服务的, 农业总产值、工业总产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与进出口总额等均可以从不同角度反映区域物流的需求状况和需求规模。所以, 我们选取农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进出口总额,从生产、消费、流通等不同角度反映区域物流的需求状况和需求规模。 3 、交通运输类运输是物流的一项重要活动, 主要完成实物从供应地到需求地的移动问题。区域内的交通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运输的质量和速度。公路密度反映了交通道路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全社会货运量、全社会货运周转量: 一方面它反映了贸易的活跃程度,另一方面也反映了该地区的交通运输条件。交通运输条件可被认为是推动区域物流一体化的一个重要条件。它标志着区域内商品、要素流动的难易程度,是地区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民用汽车拥有量、民用运输船舶拥有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交通设备的发展水平。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增加值反映了交通运输类增长速度。区域物流发展需要具有四通八达、畅通无阻的运输网络, 有效衔接港口、机场、公路、铁路、内河等不同交通运输方式, 形成综合运输网络系统, 实现全程物流运输的无缝衔接。区域物流运输设施网络建设规划包括两个级别的规划: 一是地域间物流运输系统, 主要包括机场、港口、国道、省道、高速路、区域物流园区等基础设施和物流运输管理措施、政策环境建设规划; 二是地域内物流运输系统, 主要包括城市内各等级公路、立交桥、地铁、轻轨、内河、城市物流中心、配送中心和物流运输管理措施、政策环境建设规划。 4 、信息发展水平类物流信息是物流活动的指南, 物流过程中所有的物流活动都是根据信息开展的, 最终促使整个物流网络系统顺利地运转。现代物流的一个核心问题是,通过物流信息对物流网络系统各种资源进行整合, 提高物流网络系统的整体功能与效益。物流信息网络建设就是构筑统一的公共物流信息交换平台,建设良好的物流市场信息交换环境,使信息的采集、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