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第3课时  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教材分析:在数学基础理论中,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通常是以集合论为依据加以证明的。此外,也可以用计数公理“计数的结果与计数的顺序无关”来说明:任意两个数a与b相加,不论是a+b(相当于先数a,再数b),还是b+a(相当于先数b,再数a),结果都一样。小学数学教材一般都不出现计数公理,但无论是通过直观还是借助具体情节内容来说明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无形之中都用上了计数公理。其实,计数公理所反映的事实,儿童早就有所感悟,只是没有明确表达出来罢了。例1提供了概括加法交换律的具体事例。进一步,再让学生自己举例,并叙述所发现的规律。然后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规律,而不是像过去那样,统一用字母来表示。这样编排,一方面有利于符号感的培养,且方便记忆;另一方面提高了知识的抽象概括程度,也为以后正式教学用字母表示数打下初步的基础。  教学目标:  1、知道加法交换律、乘法交换律的内容和字母表达式。2、能运用交换律验算加法和乘法,也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3、渗透分类数学思想方法。4、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和能力,发展思维的严密性和灵活性。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乘法交换律。教学重点:会选择算法,使一些计算简便。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练习纸。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感受交换师:同学们,陈老师今天想做个小调查。我们班谁家有自行车?生:我家有。师:那你能告诉老师你家自行车是谁骑的吗?生:妈妈(我)骑的。师:妈妈(我)骑自行车,老师想把妈妈和自行车的位置交换一下,你们说可以吗?生:不可以。师:为什么呢?生:因为交换位置之后就变成自行车骑妈妈了。师:(出示课件)请同学们再看下面这句话。小明在钓鱼。“小明”和“鱼”的位置可以交换吗? 生:不能。师:为什么呢?生:因为交换位置之后就变成鱼在钓小明了。师:同学们说的真好,那么再看25这个数中的“2”和“5”的位置可以交换吗?生:不可以。师:为什么呢?生:因为交换位置之后就变成52了,数字变大了。师:刚才我们讨论的几个问题能不能交换位置啊?生:不能。师:在数学中也有些情况不可以交换位置,但是,有些情况就可以交换位置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一下数学中有关交换的问题。二、自主探究、初探定律1、出示:8+18  279-17   15×4   16÷8   18+8   17-279   4×15   8÷16师:请同学们观察这8个算式,观察后您们能进行分类吗?(学生交流)2、点名学生上黑板进行分类。80+65   65+80    15×4   4×15  279-17   17-279  16÷8    8÷16师:你是按什么分类的?生:我是按加、减、乘、除法进行分类的。师:抽生口算前4道算式, 然后请同学们观察前面4道算式,你有什么发现?生1:加法算式中两个加数的位置交换了,和没有变。 生2:乘法算式中两个因数的位置交换了,积没有变。师:后面的四道题,虽然位置交换了,可是你们现在无法计算,暂时不探究这四道题。但是你们想不想计算这四道题?(想)那你们现在就要好好学习,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行,有没有信心。(有)(师取下这4道算式)三、合作探究,:在8+18=18+8这道算式中,交换了加数的位置,和不变。是不是在所有的加法算式中交换加数的位置,和都不会发生改变呢?那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