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3
文档名称:

消毒供应中心各项制度.doc

格式:doc   页数:2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消毒供应中心各项制度.doc

上传人:分享精品 2016/3/5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消毒供应中心各项制度.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消毒供应中心(室)规章制度制度是维护医院正常工作秩序的保证, 是质量的保障, 是管理者检查工作质量的依据之一。只有加强科学的管理, 建立一整套完善、系统、有效、科学的管理制度,做到有章可循、才能有效地保证工作质量。消毒供应中心(室) 工作制度 l. 按各科室需求配置各种物品,根据使用情况及时调整基数,保证临床需要和减少无效储备。 2. 每日定时下收下送,保证无菌物品的供应。 3. 供应的无菌物品应标明品名、灭菌期、失效期及打包人签名。凡灭菌物品外观检查不合格或超过有效期必须重新检查、包装后再做灭菌处理。 4. 各种器材、敷料准备均应达到标准要求。 5. 一次性用品按计划报采购中心( 设备科)。 6. 建立各科室物品账目及请领、发放、报损制度, 定期清点并上报有关部门。 7. 定期征求临床科室对供应工作的意见,及时完善工作规程。 8. 建立停电、停水、停汽及灭菌器出现质量问题时紧急风险预案,完善突发事件处理流程。 9. 严格执行各区的工作流程要求及操作规程。消毒供应中心(室) 感染管理制度(一) 污染区的感染管理制度 1. 污染区应分为回收区、洗涤区和精洗区。 2. 污染区工作人员应有专用防护用品,做好自我防护。 3. 物品的去污应经过分类、浸泡、清洗( 酶洗) 、自来水漂洗、去离子水漂洗及干燥 6 个步骤。非一次性使用的注射器、输液器灭菌前须进行去污、去热原、去洗涤剂、精洗 4 个步骤。 4. 下收下送车辆必须洁污分开, 分区存放, 每日清洁。下收下送过程中应做到定人收、发,采用专车、专线运送。 5. 正确选择、合理使用清洁设备。(二) 清洁区的感染管理制度 1. 清洁区是对清洁物品进行检查、装配、包装、保管、灭菌的工作区域,可分为包装区和灭菌区。 2. 根据待灭菌物品的性质,选择正确的灭菌方法及包装材料。 3. 正确包装待灭菌物品, 灭菌包的体积和重量均不得超过消毒规范要求,灭菌包外必须有化学指示胶带贴封,并有明显标记。 4. 灭菌时应注意物品的摆放及装载量,尽量将同类物品一批灭菌。灭菌操作程序正确。 5. 灭菌岗位人员( 消毒员) 持证上岗,对所有灭菌器应定期进行常规保养和检查。(三) 无菌区的感染管理制度 1. 无菌区是无菌物品存放的区域, 分为无菌物品存放间及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存放间。该区应尽可能靠近灭菌区, 要求有较高空气洁净度,必须每日空气消毒和卫生保洁。 2. 无菌区须专室专用, 专人负责, 限制人员出入, 进人无菌区的人员必须二次更衣更鞋,进行洗手处理;外出的工作服不得穿着入内;非无菌物品严禁进入。 3. 载物架应由不易吸潮、表面光洁、易清洁的材料制成。 4. 对无菌物品的包装、灭菌标志及内在质量有检测措施, 及时检查包装的完正性, 有无湿包及化学指示胶带变色的异常情况, 不合格者重新灭菌, 并将相关数据记录备查。已灭菌物品不得与未灭菌物品混放。 5. 灭菌物品储存的有效期应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规定, 并按有效期的顺序放置并发放,超过有效期后须重新灭菌。 6. 一次性使用的无菌医疗用品,须拆除外包装后,方可进入无菌区。消毒供应中心(室) 感染管理监测制度(一) 灭菌效果的监测制度 1. 各种灭菌器每次灭菌过程均应进行工艺监测,并有关键参数记录。 2. 每个灭菌包进行化学监测。 3. 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每天第一锅次进行 B—D 试验, 合格后方可进行灭菌。 4. 每月对灭菌器进行生物监测。新灭菌器使用前及包装容器、摆放方式、排气方式等改变时,均必须先进行生物监测,合格后才能采用。经环氧乙烷灭菌的物品, 条件许可应每次进行生物监测, 并待结果合格后方可发放。 5. 凡监测不合格, 应立即停用灭菌器, 查找原因, 监测合格后重新启用灭菌器。 6. 定期对所使用的消毒剂、灭菌剂的性能进行化学监测。 7. 对所使用的消毒剂每季度进行一次生物监测。 8. 对所使用的灭菌剂每月进行一次生物监测。 9. 对医疗器械进行灭菌效果的监测。(二) 环境卫生学监测制度每月对无菌区的空气、物体表面及工作人员的手进行监测,监测结果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医院消毒卫生标准》 GBl5982 — 1995 。见表 7—1。表7—1 与消毒供应中心(室) 相关的卫生监测标准环境类别范围空气(cfu/m 3) 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 cfu/ 工作人员自身防护制度 1. 加强工作人员自身防护教育,防止各类意外事故发生。 2. 在回收、清洗区处理物品时,应穿隔离衣,戴橡胶手套、口罩、帽子如有污染应及时更换,必要时戴防护镜。脱掉手套后应立即洗手。 3. 皮肤表面一旦染有血液、其他体液、各种消毒液及酶, 应当立即彻底清洗。 4. 不慎被利器刺伤,应按锐器伤处理原则处理。 5. 使用压力蒸汽、干热灭菌器时,应具有防止爆炸、燃烧的措施,操作时应戴防护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