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
文档名称:

奇妙的对联.doc

格式:doc   大小:43KB   页数:1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奇妙的对联.doc

上传人:xxq93485240 2020/4/1 文件大小:4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奇妙的对联.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奇妙的对联》教学目标一、了解对联所承载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二、积累有关对联知识,重点积累平仄、对仗知识。三、学****欣赏对联,重点积累一些名联。四、尝试对对子。教学设计一、对联是非常有意思的,教师要教出兴趣,学生要学出兴趣。教学要注重在“奇妙”两字上,体味汉字的奇妙,中国人思维的灵性,不要把对联讲得干干巴巴、枯燥无味。对本单元中一些脍炙人口的名联,可以要求学生背下来。二、本单元教学强调搜集对联,尤其是生活中还在使用的“活”的对联。要求学生搜集对联,教师自己必须先搜集一些奇联妙对,这是把本单元内容教活的基础。三、本单元注重小学、初中以及平时的积累,注重与经典古诗文的联系,尤其是在名联欣赏中,要求学生联系所学过的古诗文去理解,要与本册课本中古诗文课文相联系,例如可以向学生介绍与《兰亭集序》相关的名联。四、对联与书法紧密相联,尽可能让每一个学生自己动手,用毛笔书写一副对联。评选出最佳者,可贴在班上展示。五、可以给学生提供参考书目(可参照“有关资料”中的“参考书目”),让学生自己去阅读、研究对联。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有关资料陈寅恪——与刘文典论国文试题书(节选)……以为眞正中国文法未成立前之暂时代用品,此方法卽为对对子。所对不逾十字,已能表现中国语文特性之多方面。其中有与高中卒业应备之国文常识相关者,亦有汉语汉文特殊优点之所在,可藉以测验高材及专攻吾国文学之人,卽投考国文学系者。兹略分四条,说明于下。(甲)对子可以测验应试者,能否知分别虚实字及其应用。此理易解,不待多言。所不解者,淸华考试英文,有不能分别动词名两者,必不录取,而国文则可不论。因特拈出此重公案,请公为我一参究之。(乙)对于可以测验应试者,能否分别平仄声。此点最关重要,乃数年阅卷所得之结论。今日中学国文敎学,必须注意者也。吾人今日当然不依文镜秘府论之学说,以苛试高中卒业生。但平仄声之分别,确为高中卒业生应具之常识。吾国语言之平仄声与古代印度希腊拉丁文同,而与近世西欧语言异。然其关于语言文学之重要则一。今日学校敎学英文,亦须讲究其声调之高下,独国文则不然,此乃殖民地之表征也。声调高下与语言迁变,文法应用之关系,学者早有定论。今日大学本科学生,有欲窥本国音韵训诂之学者,岂待在讲堂始调平仄乎?抑在高中毕业以前,卽须知“天子圣哲”“灯盏柄曲”耶?又凡中国之韵文诗赋词曲无论矣,卽美术性之散文,亦必有适当之声调。若读者不能分平仄,则不能完全欣赏与了解,竟与不读相去无几,遑论仿作与转译。又中国古文之句读,多依声调而决定。印欧语系之标点法,不尽能施用于中国古文。若读者不道平仄声调,则不知其文句起迄。故读古书,往往误解。大正一切藏经句读之多讹,卽由于此。又汉语旣演为单音语,其文法之表现,卽依托于语词之次序。昔人下笔偶有违反之者,上古之文姑不论,中古以后之作,多因声调关系,如“听猿实下三声泪”之例。此种句法,虽不必仿效,然读者必须知此句若作“听猿三声实下泪”,则平仄声调不谐和。故不惜违反****惯之语词次序,以迁就声调。此种破例办法之是非利弊,别为一问题,不必于此讨论。但读此诗句之人,若不能分别平仄,则此问题,于彼绝不成问题,盖其人读“听猿实下三声泪”与“听猿三声实下泪”,皆谐和亦皆不谐和,二者俱无分别。讲授文学,而遇此类情形,眞有思惟路绝,言语道断之感。此虽末节,无关本题宏旨,所以附论及之者,欲使学校敎室中讲授中国